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從橋流動性到鏈抽象全棧框架,有哪些創新?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2024-05-14 18:3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律動財經圖片

鏈抽象

人類通常不是資產管理者,但他們被迫成為貨幣管理者。在美國,每人平均擁有的銀行帳戶數量在 3 到 4 個之間,這表明即便在一個高度發達的銀行系統中,美國人平均管理的帳戶數量也只有大約 4 個,儘管錢可以在這些帳戶間的無縫流動。

市值排名前 25 的項目中有 15 個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 L1」項目。普通非加密消費者是否會涉足超過 3-4 個鏈?他們是否也需要將其 gas Token 視為資產?

隨著加密市場的快速增長,我認為市場已經準備好選擇他們最喜歡的三個鏈(包括 rollups)。如果技術正在進步,他們為什麼還需要這樣做?

鏈抽象是加密貨幣中流動性碎片化的最終遊戲。當不同 DEX 中存在流動性碎片化時,DEX 聚合器勝出;當不同橋接中存在流動性碎片化用於鏈間操作時,橋聚合器出現(當然,橋聚合器對生態系統的貢獻遠不止這些);最後,當流動性在不同鏈中碎片化時,鏈抽象的直觀意義變得非常明顯。我們從未知時就說過:「終有一天,用戶甚至不會知道他們正在使用哪個鏈。」

這就是我看好鏈抽象概念的原因。它有助於讓加密貨幣參與度大幅提升,而用戶無需承受在多個鏈上維護多個帳戶的心理負擔。本文將深入探討鏈抽象概念的實施方式、優缺點、權衡取捨,以及最終可能的贏家。

我將鏈抽象定義為:任何用戶在選擇的鏈(流動性所在地)上發起的意圖,並在應用程序所在的鏈(結果所在地)上執行。

用戶在鏈 A 上提交一個意圖,經過一些神奇的操作,用戶在目標鏈上或回到相同的錢包中獲得所需結果。

這種「魔法」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實現,涉及不同的信任假設、採納曲線(包括用戶和開發者),以及最終應用程序希望解鎖的鏈抽象體驗的目標。不同的項目對鏈抽象有不同的看法,但以下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層面。不同的項目正在解決不同的層面,閱讀完本文後,你應該能對所需的關鍵元素以及最終局面可能是什麼樣子有一個公正的理解。

交互層

這些項目試圖從用戶的首次互動開始就將鏈抽象。

對用戶來說,這可能看起來像是一個多鏈版本的帳戶抽象化,表現形式為一個錢包或一個統一的前端界面,用以與多個鏈進行互動(例如跨鏈借貸平台)。

在這個方向上構建的項目包括:NEAR、Particle Network、Light。

NEAR Protocol

NEAR 協議旨在儘可能簡化用戶對區塊鏈的抽象化。他們有中繼器來補貼 Gas 費,一個通過電子郵件恢復帳戶的認證服務(非常類似 Web2 的用戶體驗),最重要的是,使用 NEAR 帳戶生成多種簽名類型。

應用程序可以保持原地不動,除了集成 NEAR 錢包外,幾乎沒有開發成本。

多種簽名類型幫助用戶同時與多個鏈進行交互。雖然這聽起來很簡單,但解決流動性和消息傳遞非常重要。NEAR 必須能夠通過單一或多個消息協議和流動性網路連接到多個鏈。

由於它們最接近用戶,NEAR 還必須積極市場推廣並占據高市場市佔率。

Particle Network

Particle Network 在鏈抽象方面持有類似的觀點。他們最初是作為 EVM 生態系統中的 AA 錢包開始的,但現在正在通過在其模塊化 L1 上創建「通用帳戶」來進行鏈抽象。該模塊化 L1 是使用 Cosmos SDK 構建的。這使 Particle Network 能夠與任何鏈間通信的 IBC 兼容。他們還使用 Berachain 的 Polaris 框架成為 Cosmos 鏈的 EVM 兼容。

Particle Network 不會依賴任何外部協議來提供流動性。由於他們是自己的鏈,他們將樂觀地執行跨鏈原子交易,並擁有自己 Gas 代幣。

我們確實看到 NEAR 和 Particle 的方法有很多重疊。雖然 Particle 控制了大部分的技術棧,除了 NEAR 面臨的類似問題外,他們還將有引導並維護其流動性網路的額外任務。

Light

Light.so 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項目,採用了帳戶抽象的方法,但限於 EVM(以太坊虛擬機)生態系統內。通過典型的燃氣費抽象化和批量執行的優勢,他們改變了錢包用戶體驗,提供了完整的儀錶盤式體驗。Light 致力於抽象化許多常見操作,並為用戶提供類似儀錶盤的體驗。

未來的發展路徑可能包括將多種 DeFi 操作整合到儀錶盤中,如交換(swaps)、借貸(borrow/lend)、結構化收益產品等。然而,為了促進這些操作,後端仍需橋接 / 消息層。

通訊層

交互層需要通過任務執行層,該層可以是橋、代理、驗證者或任何可以實現跨鏈互操作的基礎設施。

標準化驗證者網路

Across 在跨鏈聚合器方面取得了領先地位。經常使用以太坊生態系統的現有加密用戶可能對 Across 很熟悉。Across 在其 V2 版本中轉變為以意圖驅動的結構,並將其定位為橋聚合器戰爭的領導者。這也幫助實現了 V3 版本,開發人員可以在單個交易中方便地組合橋接和協議操作。

假設示例:OpenSea 集成了 Across+。如果我想在 Base 上購買 Base Chads,我只需要使用我選擇的錢包在 Arbitrum 上簽署一筆交易,然後我就可以在 Base 上的相同地址成功購買一個 Base Chad。

這個例子是我們最容易理解的,因為它看起來像我們一直在尋找的解決方案。

這種方法非常適合快速購買選擇的 memecoin 或購買市場上列出的 NFT,但可能不適用於像 Telegram Bot 這樣的高頻活動,或者在託管撲克遊戲的 rollup 上將每個操作都作為交易簽名。在後一種情況下,橋接並使用 rollup 可能更容易實現更低的延遲和更好的執行效果。

Anoma 採用了一種獨特的以意圖驅動的鏈下方法,他們擁有一個基於驗證者的 L1 和共識機制。開發人員可以直接在 Anoma 上構建,也可以將 Anoma 用作中間件(本質上是一個驗證者網路)。為了實現網路內的通信標準化,Anoma 有自己的 DSL,開發人員需要學習它才能利用 Anoma 的網路。

驗證者網路標準化是鏈抽象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驗證者中心化、拍賣機制、開放式驗證者網路的影響等問題已經爭論了很長時間,這裡我不會深入研究這些問題。這裡有一篇關於基於意圖的橋接架構的最佳文章,作者是 Arjun Chand,其中包括風險和權衡。

以太坊 Swap、UniswapX 和 1inch Fusion 等項目展示了基於意圖的架構的一流執行力。毫無疑問,基於意圖的架構將主導跨鏈和鏈抽象領域,但誰將獲勝?我們已經看到訂單流是王道。能夠保證最佳執行的驗證者網路將獲得最佳訂單流,無論訂單來自何處。鏈抽象錢包能給他們提供最佳訂單流嗎?

驗證者對於高頻活動有多好?它們對於延遲至關重要的交易有多好(例如,購買流動性較低的 memecoin)?這些可能不是驗證者網路或鏈抽象通常的最佳用例。

成熟的驗證者網路可以在鏈抽象範例中實現的頂級活動是大規模跨鏈(例如,將 ETH 從所有 L2 行動到單個以太坊主網帳戶)。任何需要研究開銷、集成開銷、橋接開銷(包括聚合器)、gas 維護等方面的地方,都是驗證者基礎設施可以提供幫助的地方。在 Injective 上購買 Injective 衍生品應該可以無縫隙地一鍵完成,即使我沒有任何資金也可以進行操作。

驗證者網路的競爭格局

為了確保執行,每個驗證者網路都需要與某些合約集成。Across V3 憑藉以意圖驅動的架構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只需要理清與協議的集成問題。協議很可能會與 Across 等經過實戰檢驗的項目集成,並且它們將需要不斷創新架構以吸引更多驗證者(或他們所說的中繼器)參與,同時不影響執行效果。

然而,Across V3 在訂單流方面並不是明確的贏家。Stargate 橋在訂單流和交易量方面正與 Across 正面競爭,此外還有 Celer Circle 和 cBridge 似乎也正在迎頭趕上。

Across 是唯一擁有以意圖驅動的架構的項目,並且一直提供卓越的執行效果。長期以來,一種觀點認為 Stargate 的交易量是通過激勵措施人為增加的,但沒有辦法證實這一點。然而,儘管 Stargate 的交易量能與 Across 匹敵,但交易數量卻翻倍。只有在 LayerZero 空投完成後,我們才能確定哪些交易量是激勵性帶來的,哪些是非激勵性的。

Socket 通過引入模塊化訂單流拍賣架構 (MOFA) 採用了獨特的方法,其中任何上述模塊都可以提交訂單或參與拍賣。我對底層技術並不熟悉,但憑藉該團隊以往發布出色產品的記錄,這可能會非常有趣。

Image Courtesy: Socket

橋和橋聚合器

「跨鏈橋使用起來很麻煩」- 用戶心聲

橋聚合器以前是我跨鏈轉移資產的最愛方式。它可以保證以最佳的方式將資產橋接到用戶選擇的鏈上。雖然它是目前跨鏈轉賬的最佳形式,但它只屏蔽了橋本身,並沒有屏蔽區塊鏈。用戶仍然需要在目標鏈上持有最少的 gas 才能完成跨鏈轉賬。它們也不能幫助用戶在目標鏈上執行操作,這可能會給剛接觸這個領域的用戶帶來額外的使用體驗上的複雜性。

大規模來看,橋的效率比不上驗證者網路。為什麼?建議您觀看 Hart Lambur 在 2024 年 EthDenver 上的演講,了解為什麼批量處理意圖可以比傳統橋樑便宜 50 倍以上。(參見 9:11 - 13:25)。

儘管我很欣賞那些致力於構建橋樑並讓我可以在多鏈世界中交互的團隊和創始人,但我更希望完全消除用戶流程中的 3-4 個步驟以及隨之而來的輕微焦慮感。

全棧框架

全棧框架從錢包層到結算層幫助創建標準,似乎在技術效率(安全性、通信等)方面能夠為用戶實現完全的鏈抽象。CAKE 等框架使協議易於採用並融入整個生態系統。

對於開發者來說,完全依賴全新框架或鏈來構建項目將非常困難。開發者選擇特定框架的動力通常是訂單流。

我不知道如何說服一個已經選擇自己喜愛環境構建項目的整個開發者生態系統,去使用一個全新的框架。這將是一場非常依賴營銷和合作夥伴關係的戰役,難度堪比推出一個新的 L1。

全棧框架的參與者包括:CAKE、DappOS、Aarc。

總結

統一的框架至關重要,每個模塊的領導者將由最佳訂單流決定。最佳訂單流取決於持續提供最優的執行效果。整個鏈抽象框架可能如下圖所示:

如果我必須讓我的祖母接觸加密貨幣,我可能會等到 NEAR 或 Particle Network 發布產品後再行動。因為我不想讓她陷入學習橋 / 聚合器、驗證和維護多個私鑰的循環中,而她只需要一個 EVM 錢包並在 Solana 上購買某種代幣。

為了實現所有這些功能,將需要某種形式的帳戶抽象、餘額抽象,甚至可能是 gas 抽象,許多參與者正在針對每個問題進行攻克。

根據目前的資訊,每個模塊的領導者將決定理想的框架。NEAR 似乎最有可能成為新訂單流的入口,Across 似乎是經過實戰檢驗的項目,並且也最易於集成(需要依賴 Chaos Labs 團隊進一步優化協議,他們知道如何在擁擠的生態系統中贏得勝利),最後是跨鏈消息傳遞層,它將為輔助基礎設施(例如橋和預言機)提供安全的環境,為跨鏈行動的資產提供結算服務。

原文連結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虛擬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