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區塊鏈

對friend.tech的非共識,能否帶來新機遇?

BlockBeats 律動財經 2023-08-22 16:3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律動財經圖片

都說「非共識」才能帶來機遇,在如今認知逐漸同質化的的加密市場,friend.tech 難得地創造出了「非共識」。

關於 friend.tech,社區有眾多評論,有 FUD 的,有激動到認為這個模式可以創新 DeFi 範式的。到底是創新範式還是短期 meme 炒作,來看看社交媒體 KOL 們的評價,BlockBeats 編譯整理如下:

friend.tech 帶來的啟發和期待

很多人認為 friend.tech 的爆火能否持續很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類應用是否給加密行業提供了未來出路,能否帶來更多新的想法,以下是一些對 friend.tech 思考後衍生的新想法:

加密 KOL redphone 認為,friend.tech 革新了 DeFi 範式,包括 friendtech、Rollbit、TGbots 等突破性應用的出現,證明了加密貨幣正在退出基礎架構/建設/DeFi 階段,正式進入「應用程序」階段。這些應用提供了只能通過後端加密才能有的獨特體驗,包括 TGbots 這類應用在內的 App 徹底改變了 DeFi 的競爭環境。而 friend.tech 真正帶來的啟發是,我們可以構建一個 Web2 前端,然後在後端利用加密技術,將應用推向全世界,這也是擴大加密採用的最直接的想法,類似於 RWA+DeFi,業內有很多優質的加密基礎設施,利用這些做出之前未做過的創新應用,擴大加密採用,這是 friend.tech 帶來的啟示。

WeirdoGhostGang 創始人 Sleepy 也撰文評論表示,friend.tech 的購買市佔率機制挺讓人上頭,認識新朋友,也 flip 了老朋友。認識新朋友很新鮮,flip 老朋友很搞笑。其場景代入感很強,比如用戶坐在咖啡店說着:「我把你賣了賺了 0.001 ETH」「Woc 有人砸盤我」,加密行業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這麼有代入感的項目了。

此外,friend.tech 也讓 Sleepy 聯想到了 Bubble,一個韓國社交軟體。下圖為 Bubble 和 friend.tech 對比圖

Bubble 是一類韓國社交軟體,大多用於粉絲追星,該 App 與韓國的各個經紀公司都有合作,而 Bubble 也按照不同經紀公司分成了各個 App,比如 Bubble for CUBE、Bubble for JYPnation、Bubble for IST 等,各家旗下的藝人也會入駐到相應的 App 中,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明星並進入該明星所屬經紀公司的專屬 App,Bubble 在付費上採用了訂閱制度,一個人一個月幾美金,用戶可以選擇你喜歡的 idol 並且購買對應的 ticket 訂閱。

但在聊天模式上,Bubble 屬於專屬聊天,Idol 可以看到所有給他發消息的人,但粉絲只能看見 Idol 針對自己的專屬回復,而 friend.tech 只能進行一對多或者多對一的聊天,並不能正常群聊,所以在用戶體驗上 friend.tech 是一個超級簡化版的 Bubble。

而 Sleepy 對 friend.tech 的期待是:

-法幣支付,甚至可以移除加密支付;

-訂閱制,把現有的 Share holder 定義為高級會員;

-完整的 App,讓聊天室更加完善,創造更好的使用體驗。

加密 KOL Poopman 稱,friend.tech 很好地利用了加密世界的注意力經濟,token 激勵,空投激勵,且相比其它社交類軟體,該 App 風格簡單粗暴,只需購買和加入,寄生推特的和社區影響力的方式也導致該 App 存在非常高的「盈利效應」,可以算作一類 social casino,頂着社交的帽子,模仿着類似於 casino 運作。

也正如大家看到的,用戶對 friend.tech 的評價是兩極分化的,誇得好,噴得也不少。

為什麼唱衰 friend.tech

對 friend.tech 最大的唱衰就是數據隱私和所有權問題,昨晚一些 KOL 揭示了 friend.tech 數據泄漏和所有權相關的內容。在 Web3 世界裡,授予其它人自己的所有權是非常危險的,也證明了此前大家對該應用寄生推特機制下產生的數據隱私問題的擔憂。

鏈上數據監測平台 Spot on Chain 發文表示,雖然 friend.tech 的發展很快,短短兩周內項目產出了巨額的手續費和用戶市佔率,但該項目存在通過 API 數據泄露的問題,用戶甚至可以在無邀請碼的情況下通過合約買賣市佔率。從合約代碼上來看,邀請碼和應用程序對合約沒有任何作用,用戶可以通過鏈接 MetaMask 直接在 Etherscan 上進行買賣。

Yearn 核心開發者 banteg 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泄露的數據庫顯示,超 10 萬人授予了 friend.tech 可以調用自己社交媒體的權限,慢霧創始人餘弦也評論稱:「10 多萬推特賬號對應的 friend.tech 錢包地址泄露。這些錢包地址隨便往上一層做下關聯,還能得到更多隱私。並且 friend.tech 可以泄露的錢包地址+推特賬號關係,是一種鏈上與鏈下直接關聯的關係。你如果自信,大可不必在意自己的這種隱私,但是如果整個行業都形成這種無所謂態度,那最開心的一定是那些作惡者們」。

談及 friend.tech 目前的問題,Sleepy 也表示:「早期用戶要麼提前超低價買一些自己的 share 做老鼠倉(隨著機器人入場現在很難做到),要麼只能通過其他人交易 share 拿手續費分紅。而對於早期創作者來說,這些還不足以形成較強的激勵,也就難以保證持續輸出內容以及內容質量。而這個模式帶來的 Share holder 也由於炒作機制很難沉澱成真實粉絲,從收益、影響力兩方面來看都無法幫助到創作者。而對於頭部創作者來說,這樣的模式能給他們帶來多少收益還有待計算,如果沒有類似韓國經紀公司這樣的強大話語權,如何留住他們形成護城河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新用戶如何避免隱私問題

friend.tech 也對 API 數據泄露問題做出了回復,其官方社交媒體表示只是有人抓取其公開的 API,顯示了公開錢包地址和公開 Twitter 用戶名之間的關聯。「數據泄露」的說法就像在說有人可以通過查看用戶的公開 Twitter 資訊來攻擊用戶一樣。

但實際上這和「查看用戶 Twitter 攻擊用戶」的概念並不相同,很多用戶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推特和錢包地址的關聯,所以其回復多少有點敷衍。

很多用戶也立即撤銷了 friend.tech 與推特間的授權,對於還沒有開始體驗 friend.tech 的用戶,以下是 DeFi 研究員 Ignas 提供的一些比較實用的建議:

-使用匿名電子郵件(保護隱私);

-創建新錢包,通過 CEX 或隱私轉賬工具提幣轉入;

-通過更改基於 Chromium 的瀏覽器中的用戶代理,在 PC 端使用 friend.tech。

目前看來,隨著越來越多的 KOL 和社區入駐 friend.tech,用戶對 friend.tech 的炒作還在繼續。Prardigm 投資,以及 Cobie、zhusu、Haska 和越來越多「大人物」的入場,和名牌積分的空投激勵,這些都是可以讓 friend.tech 維持下去的因素。加密本來就是一個快速獲利的行業,friend.tech 的屬性可以很好地迎合這一點,如果 friend.tech 可以很好地解決目前用戶面臨的體驗問題,或添加新的創作者激勵措施,token 化產品等,未來或許真可以做到長期成功。

原文連結

暢行幣圈交易全攻略,專家駐群實戰交流

▌立即加入鉅亨買幣實戰交流 LINE 社群(點此入群
不管是新手發問,還是老手交流,只要你想參與虛擬貨幣現貨交易、合約跟單、合約網格、量化交易、理財產品的投資,都歡迎入群討論學習!

前往鉅亨買幣找交易所優惠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