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空前緊急喊卡! 為何SpaceX載人任務 將掀新型太空競賽?
鉅亨網編譯余曉惠 2020-05-28 13:36
SpaceX 和美國太空總署 (NASA) 原定美東時間周三把兩名太空上送上國際太空站 (ISS),但因天候不佳,飛行任務在最後一刻緊急喊卡,延到周六 (30 日) 再次進行。這項任務不只因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受到矚目——這是美國時隔九年再度在本土啟動載人升空計畫,更因為 SpaceX 將為太空競賽開展全新面貌,而值得投資人關注。
這個飛行任務預定由 SpaceX 發射獵鷹九號 (Falcon 9) 火箭,從佛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把載著兩名太空人的飛龍號 (Dragon) 太空船送上太空,美國總統川普和第一夫人梅蘭妮亞都到場參與。
這個任務讓 SpaceX 創下商業機構首次載人升空的紀錄,也是 NASA 歷來賦予民間企業最危險的任務。
在太空領域,特許經營權掌握在幾家上市公司手中,而且愈來愈集中。美國的 Aerojet Rocketdyne(AJRD-US) 和義大利的 Avio 是兩隻最單純的航太股。美國的波音 (BA-US)、洛克希德馬丁 (LMT-US)、 Northrop Grumman(NOC-US) 以及和法國 Safran 集團,則是掌握龐大市場的上市公司。
SpaceX 則是未上市公司,其執行長馬斯克 (Elon Musk) 也是特斯拉 (TSLA-US) 的執行長。這個狀況如同亞馬遜 (AMZN-US) 創辦人貝佐斯的火箭事業 Blue Origin。
英國富豪、維珍航空執行長布蘭森 (Richard Branson) 也投資太空事業,他的 Virgin Orbit 希望以波音 747 巨無霸飛機搭載火箭,把低成本衛星送上軌道。
這項試飛計畫在週二宣告失敗,火箭發射後不久停止飛行,未能脫離地心引力。馬斯克隨即在推特上表示遺憾,說獵鷹一號當初嘗試四次才成功。
如何把餅做大
馬斯克的推文凸顯太空產業的經營環境:雖然是營利事業,但相對年輕,所有同業彼此競爭,但也希望對方成功,才能一起把餅做大。
太空發射的商機雖然還很小,但持續成長。Avio 預估,太空發射的商機在 2018 年約 62 億美元,在 2015 年到 2018 年間每年以 5% 速度成長,後市看俏。
布蘭森的 Virgin Orbit 和他的上市公司維珍銀河 (Virgin Galactic)(SPCE-US) 雖然沒有直接關連,不過後者提供投資人押注太空旅遊的機會。
維珍銀河推出 25 萬美元太空旅遊行程,讓遊客得以往返太空邊緣圓夢。下一步要開發的是超音速旅行,例如從紐約到洛杉磯只要 1 小時。
不過太空概念股表現欠佳,除了維珍銀河,今年來下跌約 17%,績效不如美股大盤道瓊和標普 500。
維珍銀河今年來股價累計大漲逾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