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股

不斷增稅將使收入分配改革成空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2-09 09:11

明年貨幣政策鐵定轉向,但財政政策依然積極。財政繼續大燒錢的背后是,政府增稅導向在不斷強化,這或許會造就又一個高稅負年。財政部稅政司綜合處處長周傳華2日表示,“十二五”期間將穩步推進房產稅改革,房產稅可以成為地方政府重要且穩定的財政收入來源,個人房產將逐步納入到征稅范疇。資源稅改革將在“十二五”期間推向全國,并且繼天然氣和原油之后,還會將煤炭、水資源等納入到資源稅征收范圍。

與此相伴隨的是,各種稅率提高或新稅種紛紛出爐的消息也是風生水起。為了進一步加大控煙力度,煙草稅率肯定會繼續提高;在車市火爆的情勢下,車船稅的提高也甚囂塵上;乘著樓市調控的東風,房產稅明年初在上海和重慶試點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在明星產品iPad征稅引發的爭議聲中,20億海外代購市場面臨著海關的增稅挑戰;而環境稅征收方案也已獲得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環境保護部三部門的一致通過,目前已上報至國務院。

增稅的理由當然是五花八門,而且看起來似乎都是很有理,特別是改革滯后的資源稅和環境稅成為了很好的借口。但一個難以逃脫的怪相是,每一次稅制改革都陷入漲價和增稅之中,基本上都是伴隨著政府搞大赤字財政,而且大多也都是把眼睛盯著工薪階層的荷包。君不見,海關增稅如此牛氣的背后,今年海關稅收將超1.2萬億元,占據了中央財政的三分之一。

雖然少數官員和學者仍用這種那種不靠譜的指標聲稱,我國宏觀稅負低于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但在民營企業和廣大老百姓的眼中,稅負越來越重已是不爭的事實,增稅越來越像一種常態,而減稅卻變得越來越像一種奢望,結構性減稅只是稅收“增多減少”的遮羞布。今年前10個月,中國財政收入就超過了7萬億,政府國庫收入在去年大漲的基礎上,今年再次豐收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財政收入可能超8萬億”也不會僅是年初時的預測而已,況且這還只是顯性的稅收而已,隱性的稅負實際上也不可小覷。

不難發現,政府增稅儼然成為了一種潮流,而減稅免稅卻始終是羞羞答答。在此背后,政府大搞財政赤字——增稅或設立新稅——稅收大幅增加——財政腰包大鼓——宏觀稅負惡化——民營企業和廣大老百姓受傷——國民收入分配失衡格局強化,如此畸形鏈條的鬧劇卻在持續的上演中,撬動政府自身利益很大程度上成了空談,民眾分得的蛋糕反而越來越小,實體經濟投資環境也越來越堪憂!

在高通脹的態勢下,作為印刷鈔票的政府部門自身就是受益者,唯有減稅才是正道,借增稅之名來防通脹是非常不靠譜的。盡管中央多次提出了打響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這場攻堅戰,“十二五”規劃中“兩個同步”(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也發出了扭轉國內收入分配嚴重失衡的信號,但關鍵還在于能否真正撬動強勢利益集團的既得利益,能否打破政府與民爭利的格局。否則,倘若繼續這種增稅導向的局面,則只能又是在廣大普通老百姓身上“剪羊毛”,“兩個同步”恐怕也只能成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