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產業景氣前瞻〉海、空運難兄難弟 運價短期內難有強彈理由

運價短期內難有強彈理由。(圖:陽明提供)
運價短期內難有強彈理由。(圖:陽明提供)

隨著全球經濟放緩、終端需求低迷,無論是海運或空運,運價均不復見以往的歷史天價,持續處下跌趨勢,貨攬業者不諱言,終端去庫存告一段落前,海空運市況短時間內都不會好,短期內難有強彈理由,最好狀況是運價先止穩。

海運市場自去 (2022) 年第三季起運價直直落,呈現連 27 周下滑態勢,期間雖一度止跌,僅是因廠商趕農曆年前出貨,隨後運價又再度轉跌。

即便 2023 新環保法規上路,的確使船舶供給明顯降低,而航商也執行嚴格控艙制度,然而,歷年第一季為傳統淡季,上半年只能說先審慎看待。

貨攬業者台驊 (2636-TW) 坦言,現在終端不管實體或電商,均遇到同樣的問題─庫存太多,除了日前歐美感恩節和黑色星期五因大促銷看到部分買氣回升,但整體買氣仍相當疲軟,尤其北美近日遭受暴風雪襲擊,消費動能更是急凍,料海空運市況短時間內都不會太好。

除了海運不振,航空貨運市場也持續萎縮,儘管據 Xeneta 的資料,可用的腹艙和貨艙空間仍較疫情前水準低 7%,加上運力及勞動力短缺,限制航班和倉庫的生產力,整體空運運價下降情況並不如海運運價劇烈,然而,出口貨物將轉向艙位充裕且運價便宜的海運服務,預期空運也不容易上漲。

據了解,中國往北美空運價格低迷,目前至美西每公斤僅 3.6-3.8 美元,而台灣往美國線空運每公斤約 5 美元,相較過往市況熱絡時每公斤至少 10 美元起跳,可說是腰斬價。

台驊直指,由於通膨造成消費者購買力大受影響,尚未看到明確轉折的訊號,「各業種客戶幾乎沒有不受影響,可說是勒緊褲帶過日子」,因此,不論是海運和空運皆無法置身事外。

不過,貨櫃航商長榮 (2603-TW) 日前公告將大規模造櫃,董事會通過將再詢價訂造 4 萬個貨櫃,並將斥資 44.83 億元訂造 9800 個一般貨櫃和 7800 個冷凍櫃,以因應明年新船加入和貨櫃的汰舊換新,顯然有意趁著市況低迷之際危機入市,並看好長期營運。


鉅亨AI投組

根據標的評分機制自動配置,使用AI優化效率前緣,創造高報酬率的投組。

try AI optimize

投資本金$10,000收益

AI優化後報酬率

+30.60%

$13,060

原投組報酬率

+22.98%

$12,298

投組標的成分

  • 40%

    東哥遊艇

    8478

  • 20%

    訊連

    5203

  • 20%

    晶心科

    6533

  • 10%

    智原

    3035

  • 10%

    富蘭克林公用事業基金美元A1股

延伸閱讀

相關貼文

prev icon
next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