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熟齡理財如跑馬拉松 掌握配速擬定策略

理財周刊 2023-01-18 15:57

文.林怡妏

許多熟齡族人生大半年華奔走於職場和家庭間,將體力、財力傾注在家人與孩子身上,進入人生下半場才發現還有一個無法迴避的課題:老後生活的經濟壓力。

即將進入退休階段的熟齡族,該如何提前準備、做好財務規劃,享受多彩且優雅的退休生活?

曾身兼兩本知名財經雜誌總編輯,有「理財教母」之稱的林奇芬表示,許多退休族礙於工作忙碌無暇理財,只做儲蓄,等領到退休金有錢又有閒了才開始積極投資,這類人在沒有理財經驗、對金融市場又不熟悉的狀況下,容易面臨多重風險。

林奇芬建議讀者及早開始學習理財,如此一來,退休前就能為自己打造充足的退休金庫,退休後也能做好資產管理。

* 熟齡理財力求穩健  投資配置應隨年紀調整

熟齡族群還能積極投資嗎?林奇芬認為答案因人而異。

會這麼說是因為林奇芬過去主要採取保守投資策略,四十八歲時選擇「漸進式退休」,除了靠著本業以及演講、上節目保有收入來源,更利用空檔研究個股,在原本的理財配置中加入個股投資,做積極布局。

「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應該根據個人的理財能力來做評估,但總的來說,投資配置應該隨著年齡去做調整。」

林奇芬提供一個簡單的計算公式:100 減去年齡就等於個人理想的持股比例。

她舉例,假設你是五十歲的熟齡族,用 100 去扣掉你的年齡,代表你可以有 50% 的資金投入股票市場,若以當前六十五歲的退休年齡來試算,還可以利用退休前的十五年做積極的投資布局,多存一些退休金。

林奇芬表示,隨著年紀增長股票的投資占比應該降低,建議改以基金、債券做穩健的投資布局。

* 靠著基金、ETF 打造退休金庫

深耕財經媒體多年,林奇芬有什麼獨到的理財心法?

她坦言,儘管工作經常接觸財經資訊,但工作繁忙鮮少有時間研究投資理財,當時她主要靠著定期定額買入基金或是 ETF 進行投資。

林奇芬表示,許多人對自己的投資標的沒有太多的了解,可能聽別人推薦、報明牌就買了,又或者想要快速獲利、短線操作,卻又沒有掌握進出場時機,最後慘賠收場。

「市場中,真正靠著股票獲利的人只占少數,八成以上都是虧損的。如果沒有能力自己操作股票,何不透過共同基金或是 ETF 來參與股票市場,」林奇芬認為這是最簡單、穩定且有成效的投資策略。

接著她進一步強調,投資的目的就是要打敗通膨。因此,儘管過去她沒有做太多個股操作,但她的基金配置也多屬「股票型」基金,企求在險中求穩,創造理想報酬。此外,她也靠著定期定額,拉長線以抵銷短時間內市場波動所帶來的風險。

林奇芬建議不熟悉市場操作的理財小白,除了布局穩健型資產,可以試著將二到三成的資金投入股票市場「小試身手」、做積極布局,並同步培養對市場的熟悉度與靈敏度,若嘗試一段時間後,發現個股投資的效益明顯高於基金與 ETF,便可進一步調高股票的投資占比。

* 理想退休生活 請自備五成退休金

談到退休,普遍對於退休金究竟該準備多少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林奇芬表示,最簡單的評估方式即是透過所得替代率來計算,「一般會建議所得替代率應該在七成左右。假設退休前你一個月的生活花費是五萬元,那代表退休之後你還有三萬五千元的可花用資金。」

她進一步解釋,退休金的組成通常包含勞保、勞退以及自備金,「勞保這個社會保險所涵蓋的範疇,以及企業提撥的勞退通常只能負擔兩成,若要達到七成的替代率,就代表你要自備五成的退休金。」

五成的占比可說是相當高,然而漫漫人生中需要支出各種生活開銷,能夠結餘的存款可能不是很多,究竟該從何時開始提前準備退休金?

林奇芬分享自身經驗,「我個人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點,過去孩子還小時,多半資金用在養育兒女上,隨著孩子長大,負擔減輕了,就可以漸漸地把資金轉移到退休儲蓄。」

不過她還是建議讀者,最好在四十至四十五歲之間就要開始為退休做準備。

另外,雖然說建議讀者在退休金的預備上,不應該全然仰賴勞保以及勞退,但對於多數職涯長達三十至四十年的勞工來說,這兩者的重要性不言可喻。

林奇芬提醒,符合勞保以及勞退新制族群,年資滿十五年以上者可選擇一次領或按月領,退休前可評估自身財務規劃,做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 善用金融商品 守護退休生活

除了上述提及的基金與 ETF,許多金融機關、壽險業者也推出各式金融商品,提供民眾退休理財解方,其中以附保證給付的年金險最為火紅。

附保證年金險在國外已是相當成熟的退休理財工具之一,可以想像它是一張投資型遞延年金險,意思就是繳費後需要經過一段累積期間,才會開始給付年金;又因為是投資型保單,未來的年金給付金額仍取決於投資績效。

林奇芬提醒讀者千萬不要看到「保證」兩個字就下手,應該先搞清楚所購買的保單究竟是保證了什麼?以目前台灣壽險業者推出的商品來看,多半以保證最低身故給付的保單為主,對於希望達到每月請領、穩定現金流的民眾來說,似乎不符目的。

此外,附保證給付機制的保單隱形成本較高,除了契約本身附加費用之外,還需一筆附保證機制費用或是類全委帳戶的經理費,建議讀者事先加總這些費用,再進一步估算年報酬率多寡,以及是否有購買價值。

熟齡理財就如同一場長距離馬拉松,掌握良好的配速與策略,就能為自己打造充足的退休財庫,從容迎接第二人生。

來源:《理財周刊》1169-1170 合刊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