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綠金」族群崛起,你的眼光要放這裡

鉅亨研報 2022-09-11 14: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綠金」族群崛起,你的眼光要放這裡(圖:shutterstock)

華冠投顧 劉烱德分析師指出由於氣候變遷異常及國際油價壟斷高漲,近年全球環保意識抬頭,

為了達成巴黎協定中,不讓地球氣溫升幅超過攝氏 1.5 度的目標,「碳中和」是必要的手段,所有國家都無法迴避的道路。

●哪一件事,把馬斯克推上世界首富的寶座?

特斯拉?當然不是,是「碳權」(Carbon Credit)。攤開特斯拉財報,可以發現,如果不是碳權的交易收入,特斯拉還在連年虧損狀態,因為製造電動車衍生出來的碳權,才讓特斯拉成為市值近八千億美金的超級公司。

●為何碳權這樣搶手?

就是鼓勵人類使用潔淨能源,以達成全球「碳中和」、或「淨零碳排」的的目標。因此,如果要問,哪一個關鍵字,將會影響我們未來 30 年的生活?元宇宙?5G?都不是!「碳中和」才是主導人類發展的最重要概念。

「全球碳計畫」(Global Carbon Project)組織每年會發表「碳預算」(Global Carbon Budget)年度報告,以升溫不超過臨界點為基準,評估全球還有多少額度可以排放溫室氣體,用來提醒世人關於碳排放趨勢的隱憂。根據近日公布年度評估報告,指出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許多國家實施封鎖和限制措施,使得 2020 年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 340 億公噸,相較於 2019 年的 364 億減少了約 24 億公噸 (減少了 7%) 創下紀錄;減少最多的是美國,幅度達 12%,其次是歐盟的 11%,至於中國,由於致力於經濟復甦,因此碳排放下降幅度約只有 1.7%。

全世界距離實現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還很遙遠。要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排放量必須達到峰值接著迅速下降,在本世紀中葉達到零淨碳排。

●過去台灣高達 97.4% 能源仰賴進口,2050 年將降至 50% 以下,

2020 年台灣用電量達 2712 億度電來看,以每年平均用電成長 2%、正負 5%,到了 2050 年上看 5731 億度,是目前的 2 倍多。

2050 年台灣再生能源占比要超過 6 成,台灣推動太陽光電、離岸風電為主,未來太陽能電廠需要使用更多的土地、離岸風電則是海域越蓋越深,「但是台灣地狹人稠,若到了 2050 年每年都是 2% 用電成長,(再生能源上看 6 成比例)挑戰性就非常高。」

劉烱德分析師指出再生能源與儲能就像是舞伴、兩者需搭配,未來不管是區域儲能、電網儲能,甚至家用儲能相關技術都會慢慢上來。面對電力供給端的變化,智慧電網也要納入配套,特別是「電力系統保護協調」。以 303 全台大停電為例,當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如何縮小故障範圍,別讓事故範圍擴大,是接下來智慧電網強化的方向。

●國發會 30 日公布台灣 2050 年淨零排放路徑,為達成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 1.5 度,政府以每年電力需求年均成長 2 正負 0.5% 來規劃,2050 年再生能源電力占比逾 60%,預計 2030 年將砸近 9 千億元投入淨零轉型。由於台灣溫室氣體來源 9 成來自燃料燃燒,為達到淨零排放,2050 年電力需求增幅超過 50%,政府規劃的電力配比為再生能源 60~70%、氫氣 9~12%、火力發電搭配 CCUS(碳捕捉與封存再利用)為 20~27%、抽蓄水利 1%,其餘難以消減的二氧化碳約 2250 萬噸由森林碳匯抵減的方式達到淨零。政府盤點從 2022 年至 2030 年約有 9 千億元預算需求。預算來源包含 4400 億元來自國營事業投入能源轉型及淨零轉型投資、約 1200 億元來自既有推動能源轉型及農業綠色給付等中長期計畫,3200 億元則是新增計畫。因應 2050 年淨零轉型計畫,政府初步規劃 2030 年投入近 9 千億元預算,這些預算很大的比例用在再生能源及氫能 2107 億元、電網及儲能 2078 億元、低碳及負碳技術 415 億元、節能與鍋爐汰換 1280 億元、運具電動化 1683 億元 。

政府定調 2050 年再生能源極大化,2050 年太陽能目標累積 40~80GW、離岸風電累積 40~55GW,由於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問題,政府仍規劃一定比例的火力發電低碳化,採天然氣搭配碳捕捉技術,以及無碳燃料包含生質能及氫能,並強調核電不納入電力規劃。

●從 2021 年進口能源高達 97.4% 比例,2050 年降至 50% 以下,2030 年將帶動民間投資逾 4 兆元,空汙量預估 2030 年較 2019 年減少 3 成。

劉烱德分析師認為從階段性里程碑來看,政府規劃 2025 年不興建新的燃煤電廠,2030 年風力、光電累積裝置容量達 40GW,2040 年新售車輛全面電動化,2050 年 100% 新建築物及超過 85% 建築物為近零碳建築、再生能源占比超過 60%。

●從數據來看,國內契約容量在 800kw 以上用電大戶,耗電量占全國近 5 成比例,但以 2020 年平均電價來看,台灣工業電價 2.4461 元,卻長期較住宅電價 2.5596 元來的低。

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研究員倪茂庭建議,費率訂定應參考環保署先前委託的英國研究機構倫敦政經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遷與環境研究所,每公頓碳費課徵新台幣 300 元以上、2030 年時每公噸上看 3000 元,對產業來說才具有減碳力道。

企業因應國際供應鏈要求使用綠電,未來是否有充足的綠電可以購買?

目前綠電較大比例被台電公司買去,主要是台電有減排的需求,「現在正值綠電過渡期,待 2025~2027 年再生能源大量釋出後,會保有一定比例給中小企業。」


劉烱德分析師表示所以選股要盡量貼近時事題材,綠能 + 電動車 + 第三類半導體相關個股也一直是台股目前盤面上較活潑的族群。

例如 鴻海 (2317-TW) 董事長劉揚偉也表示,將聯手供應商成立規模大概幾十億元的 ESG 綠能基金,除了跟供應商一同購買綠電外,也投資電站、再生能源以及新環境科技等領域;今年營收衝 6 兆新高,當中特別強調 "3+3" 轉型策略 5 年內電動車業績一定上兆,並且訂下半導體量產時間表 「將作為一家保證不缺料的供應商」。

想知道產業中強勢個股布局策略,歡迎加劉烱德分析師 LINE 好友 https://supr.link/uOU31

LINE@ID:@jds16888  (@也要打喔)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