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金融時報:美中爭鋒中 晶片製造商被推上風口浪尖

鉅亨網記者林薏茹 台北 2022-08-22 18:17

據外媒金融時報 (FT) 報導,晶片製造商受到來自美國政府的結盟壓力日益升高,在爭取獲得巨額半導體製造補貼的同時,各廠也都不希望受日益鷹派的白宮限制。

去年 12 月,南韓晶片製造商麥格納半導體 (MX-US) 宣布終止與中國私募股權公司智路資本的 14 億美元合併計劃。麥格納半導體除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及名義上在特拉華州設立一家公司外,在美國沒有實質性的製造、研發或銷售業務。

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 (Cfius) 裁定該交易對美國安全構成潛在風險,使交易胎死腹中。美國塔夫茨大學助理教授 Chris Miller 認為,Cfius 阻止這家在美國幾乎沒有任何業務,且規模相對小的晶片公司收購案,對整個產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訊號。

麥格納半導體的案例,是美中緊張局勢如何影響晶片製造商的例子,為對抗中國技術能量崛起,這些製造商開始被迫與美國結盟,且晶片製造商同時正在爭取美國晶片法案的補助,但不希望受態度日益強硬的白宮限制。

在美國晶片法案獲參眾議院通過後,由於法案中對在中國的先進半導體投資限制提出但書,三星電子與 SK 海力士等韓國半導體廠開始重新評估中國投資。

包括台積電 (2330-TW)(TSM-US)、英特爾 (INTC-US) 與美光 (MU-US) 在中國也有生產基地,同樣面臨提升美國國內生產比重及使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技術難度增加的壓力。隨著美國試圖與台、日、韓三國攜手,組成 Chip 4 晶片聯盟,相關壓力可能持續增加。

韓國晶片製造商向來不願在美中間技術競爭角力選邊站,但他們一直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方向的重要指標,儘管三星與 SK 海力士在中國有重要生產基地,仍持續加大對美投資。

呂漢辜 (Yeo Han-koo) 曾任韓國貿易部長至今年 5 月,他表示,中國有市場,但美國有技術,沒有技術就沒有產品,而沒有市場,至少可尋求多樣化與替代方案。

中芯國際上月開始量產出貨 7 奈米產品,但 SemiAnalysis 首席分析師 Dylan Patel 認為,若缺乏精密設備,在 5 奈米等先進製程上,將難以拉近與台積電及三星的技術差距。

與台積電關係密切的知情人士表示,台灣政府早已針對赴中國投資進行限制,美國晶片法案效果可能有限,會受影響的反而是韓廠,在中國的生產比重可能隨時間推進而大幅減少。

Patel 並認為,對 SK 海力士來說,在中國採用 EUV 生產至關重要,若採用較舊技術,在當地的生產營運將不符合經濟效益,因此對海力士或晶片製造商來說,中國 DRAM 產業已成風中殘燭,但這不代表 SK 海力士會關閉中國 DRAM 廠,較大可能是將其轉為生產 NAND,但正將與三星正面競爭。

金融時報認為,韓廠與其他晶片製造商面臨的難題,是如何在不引起中國政府反對的情況下,將生產基地由中國轉向美國。Patel 預期,美國政府可透過禁止向中國出口用於生產先進 NAND 晶片的生產設備,進一步施加壓力。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