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觀察〉花旗消金棄台保星港 台灣財富管理發展敲警鐘

鉅亨網記者陳蕙綾 台北 2021-04-17 12:55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觀察〉花旗消金棄台保星港 台灣財富管理發展敲警鐘。(鉅亨網資料照)

花旗消金業務將撤台,不僅是在金融圈投下震撼彈,對於正在推動「媲美星港」財富管理 2.0 方案的金管會來說,無疑是投下了否定票。

花旗在台灣幾乎等同「外銀」代名詞,信用卡、財富管理曾經經歷數一數二的全盛時期,在 2010 年位居信用卡第二大達到顛峰,但隨後排名一路被超車,至今落到第六,但仍擁有超過 280 張流通卡。

花旗的信用卡業務並不是此次出售的最大原因,財富管理才是同業覬覦的大餅,花旗至今仍擁有 44 家分行,約數十萬的財管大戶,尤其花旗擅長經營中高階層的「富豪大戶」,成為買家最想承接的重要資產。

也因金管會正推動「媲美星港」財富管理 2.0 方案,開放資產突破億元以上的高階客戶財管新制,但是,花旗偏偏在亞洲區僅保留香港及新加坡消金市場,被外界認為無疑是打臉金管會推動的「媲美星港」財富管理政策。

其實,去年疫情爆發、台商回流等,都讓台灣重燃打造亞太金融中心的聲浪再度響起,不過,仔細觀察,目前台灣金融產業現狀,包括金融產品創新與多元化不足、國際專業人才欠缺、賦稅與法令獨立性不夠等 3 大因素,就算金管會積極推動「媲美星港」財富管理 2.0,台灣想要藉此成為亞太金融中心,難度仍很高。

翻開外銀撤離台灣的紀錄史,可以發現從 2012 年以來,已經有有 4 家外銀接續撤台,包括:瑞士信貸銀行、南非標準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2017 星展銀行又完成收購澳盛銀行在台灣的個人金融與財富管理業務,在在可以看出外銀頻頻出走。

台灣銀行業不僅 Over Banking,由於台灣在財富管理服務深度不如香港與新加坡,金融產品創新與多元化依舊不足,細究最近流入台灣金融市場的資金,大多屬最保守、不求回報的試探性資金。

全球已邁入知識經濟型態,須具備國際化人才、專業創新技術、法令及稅制,缺少任一條件都將造成經濟成長停滯,無法吸引國際一流企業和人才,相較新加坡經濟成長迅速、稅負低,且對投資銀行家友好,因此,成為台灣打造亞太金融中心的最大挑戰。

在擅長財富管理的花旗即將出走之際,等於對台灣發展財富管理敲下警鐘,台灣本土銀行業可藉此機會吸收花旗撤台後的大餅,抑或是因為花旗的撤台,出現富豪資金跟著外流的危機,值得主管機關密切關注,也難怪金管會已經喊話「雖然尊重花旗撤台的商業考量,但是不准把客戶轉介到其他地方(如香港)」。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