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當年負債超過營收 這對兄弟如何讓96年老玻璃廠「轉骨」訂單滿到明年?

今周刊 2020-09-26 11:4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當年負債超過營收 這對兄弟如何讓96年老玻璃廠「轉骨」訂單滿到明年?(圖:今周刊)

文 / 張玉鉉

96 年來,華夏玻璃歷代接班人不斷嘗試新事物,從紅海中挖掘新藍海,坐穩台灣日用玻璃第一大廠寶座。

「訂單滿到明年 3、4 月!」說話的是現年 36 歲,曾任 JP Morgan 分析師的華夏玻璃第四代、現任執行長廖冠傑。因中美貿易戰、疫情等轉單效應,使訂單能見度從過往的一季暴增至明年。

這家擁有 96 年歷史的玻璃廠,目前年營收落在 45 億元至 50 億元;外銷占 8 成,內銷占 2 成,是台灣日用玻璃第一大廠,包括蘭蔻、資生堂等知名品牌都是客戶。

1930 年代的華夏玻璃,前身為紅磚廠,其窯爐被日本人相中,改生產探照燈等玻璃,其後生產民生消費相關的玻璃容器。成立近百年來仍維持競爭力,與不斷靈活轉型有關,最新一次的「回春」,從銀行家變「黑手」的第 4 代兄弟倆正是關鍵推手。

「接到父親電話要我回去,覺得他在開玩笑。」8 年前,在美國華爾街工作的廖冠傑,從未想過、甚至有點排斥回到吵雜又高溫的玻璃廠。當時,他抱著回來看看的心態,卻沒想到一看就回不去了。

「累積負債超過營收、周轉金不到 3 個月,且帳務用人工作業。」他才驚覺父親是真的需要幫忙,加上當年還創下最大虧損達 4 億元,「中國 4 家子公司,就有 3 家虧損。」

廖冠傑開玩笑地說,自己如劉備三顧茅廬般,多次赴日本找同在金融業工作的弟弟廖唯傑回來幫忙,「當時甚至在辦公室放一瓶威士忌借酒澆愁,邊思考該怎麼辦。」

改革拚轉骨 替 4 億虧損止血

兄弟倆的第一步是調整體質,於 2014 年起展開減債計畫,包含整頓虧損事業與攤提負債。個性較外向的廖冠傑負責與外界溝通:「2015 年接任總經理兼財務長,開始建立止血 SOP。」先與銀行溝通,提出財務預測模型、營運計畫書等爭取延貸;接著建立月、周、日現金流量表,並把財務、採買權收回中央。

廖唯傑則成立科技部,負責導入 ERP 系統,讓管理者能即時掌握公司狀況,並優化營運效率,也讓產品整體毛利從 7%提升至 14%。

至於中國事業體,兄弟倆從外找來資誠、勤業等會計師事務所的專業人士,「一同開會很多次,提出整併計畫。」廖唯傑回憶,當時曾擬出一份超過百頁的計畫書,指出中國無錫廠關閉止血的必要,「但那是父親前往中國開設的第一家工廠,他捨不得關。」這讓過去皆以討論定案公司事務的父子 3 人,關係一度緊繃。

幾經討論最終保留無錫廠,進行內部改革。至今將原本 4 座工廠整合成 2 座,員工從 3 千人降至 1 千 5 百人,並還掉逾 20 億元債務。

自創品牌 從中國紅回台灣

同時,兄弟倆也自創品牌來建立戰功,讓華夏玻璃從 B2B 擴展至 B2C。「先從中國開始,因為市場較大。」也因此,以玻璃容器為主的自有品牌「水晶靈」誕生,兄弟倆先建立官網,再透過型錄與獎勵機制請業務挨家挨戶推銷,利用 2、3 年時間建立知名度,再到阿里巴巴等電商販售。

「營業額從台幣約 1 千多萬元,曾成長至高達 4 億元。」中國市場成熟後,3 年前把品牌移師台灣,「以 Aqua Soul 命名,不同於在中國走商城平價路線,台灣改走飯店、百貨等較精緻、高單價通路。」

以曾花半年開發的單人紅酒杯醒酒器來說,售價 2980 元,比一般玻璃容器落在百元價格足足多出近 30 倍。廖冠傑不諱言一路跨過的關卡,「我爸根本沒把我當兒子看。」還開玩笑說,當時父親設立高標準——自有品牌產品的工廠淨利潤要達 15%,遠高出一般玻璃產品的 5%至 10%。

 

來源:《今周刊》 第 1240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今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