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3年前才穩定獲利,竟大膽接手連虧11年的坑 向對手學來的教訓 如何變YouBike闖高雄武器

商業周刊 2020-04-16 16:09

文●侯良儒

「YouBike 之母」劉麗珠介紹著 2.0 系統與車輛,她表示新系統的車柱功能 只剩停車,設站的施工時間更大幅濃縮到只需一天。(攝影者.郭涵羚)

4 月 7 日,日正當中,高雄市長韓國瑜跨坐在「微笑單車」(YouBike)上,宣布始於 2009 年、高雄率全國之先的公共自行車 C-Bike,下半年將全數由微笑單車系統取代。

訊息一出,不少人在網路社群上質疑微笑單車未來在高雄的發展:「高雄騎腳踏車?」「高雄都騎機車的,什麼 bike 都一樣!」甚至還有人對它喊話:「我只能說你很有勇氣!」

確實,YouBike 用了 7 年才穩定獲利,何必又去接手高雄連虧 11 年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回顧過去 11 年,高雄 C-Bike 累計投入的建置與營運費高達 5 億 7 千萬元,但卻沒有任何一年營收超過 1 千萬元;以「週轉率」,也就是一台車每天被重複使用的次數來看,C-Bike 去年僅 3 次至 4 次,台北市微笑單車則是接近 6 次,而且,台北市還不像高雄市有著前 30 分鐘免費騎乘的補助。

為什麼 C-Bike 週轉率偏低?成大交管系副教授黃國平分析,高雄民眾騎機車的比率偏高與較炎熱的氣候,確實是兩大背景。但 C-Bike 本身車輛無變速設計、妥善率較低的問題,加上租用介面較不便利,也是影響服務普及化的原因。

2.0 系統出來才敢去

設站成本更低、彈性更大

有「YouBike 之母」之稱、巨大創辦人劉金標的長女劉麗珠,接受商周獨家專訪說明緣由。

「這個標案如果早兩年出來,我們也沒辦法去標,」她對著商周表示。C-Bike 的站點高達三百多站,規模大到幾乎沒有業者能承擔換系統、「砍掉重練」的成本,「是正好 2.0 出來,我們才敢去提案。」

劉麗珠口中的「2.0」,就是目前正在台北公館一帶試行的 YouBike 2.0 系統。有別於 1.0 系統,租還車都得在停車樁進行的設計,2.0 的租還車動作改由在自行車上的車機完成,並且就算沒帶悠遊卡,用手機掃車上的 QR Code 也能租車。

這項改變的好處是,設站的成本與彈性較過去更低而且更大。過去 YouBike 每設一站,除了要有起碼 15 座、內建租借系統的停車樁外,還要搭配一台多媒體事務機(kiosk)供人註冊;現在,樁柱只剩下停車作用後,柱體結構簡化、無須拉電,更不用受限 15 座的經濟規模,也無須多媒體事務機。只是就車輛本身來說,由於租借及註冊改在車機上執行,車輛造價也有所提升。

這個把註冊、租借功能全數轉移到自行車與手機的設計,極為類似 3 年前紅極一時的「共享單車」,只是仍保留樁柱停車。劉麗珠不諱言,這套新系統的設計初衷確實是向競爭者學習,「我們在共享單車看到了方便性。」

向敵人學來的改革

借還服務有車有手機就搞定

時間回到 2017 年。那年,打著隨租隨還、無樁設計的共享單車,是各大創投追捧的當紅炸子雞,不僅中國的摩拜單車、ofo 陸續創下超過新台幣 600 億元估值,來自新加坡的 oBike 也在該年 4 月搶進台灣,當時台北市長柯文哲甚至預言,「YouBike 一定會被 oBike 消滅!」

當年,摩拜單車也一度考慮插旗台灣,還派人拜訪劉麗珠,「我們想研究看看,在台北能不能實現『有樁』跟『無樁』的合作?」聽完對方提議,她反問:「但是你都找不到你的車了,我又怎麼找得到你的車來維運(維修與營運)呢?」

在營運方式各有堅持下,這個合作案最後無疾而終,共享單車也在隔年泡沫化。但,當時對手來勢洶洶,卻也讓劉麗珠猶如芒刺在背。因此,就在同一年,YouBike 2.0 系統的開發計畫就此展開,截長補短,是團隊有志一同的目標。

所謂「截長」,是指擷取共享單車的強項,也就是「隨借隨還」,以及把「借還車整合到車子與手機」兩項優點。但後者由於顛覆了原本微笑單車以「樁」為租還發動點的邏輯,導致團隊內部陷入爭執。

「當時討論最久的,就是一代、二代要不要相容這件事,我們內部花了半年說服自己不要讓它相容!」劉麗珠說。

向失敗的經驗取經

台中踢鐵板催生改版

因為最保險、最不得罪消費者的做法,就是讓兩代設計相容,如沿用舊有的停車樁,然後導入裝有車機的新車型,讓消費者可以在樁上,也可以在車上租借;但這麼做的壞處是:當系統出現錯誤,將難以辨識問題是來自停車樁還是車子。

以劉麗珠為首,反對兩代相容的這一派認為,應該開發一套獨立系統,「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擺脫掉 1.0 包袱!」

做為決策者,要向對手學習長處不難,然而一個迭代的新產品到底要保留上一代多少特色?才是考驗。決策的兩邊,一邊是消費者的慣性,一邊是未來的商業模式與可能。

為什麼第二代的 YouBike 非要用獨立系統不可?答案源自其在台中遭遇的鐵板。

2014 年開始,微笑單車在台北暴紅後,陸續在各地政府邀請下前進北台灣與中台灣布建系統。彰化,是他們走出台北的第一個點。微笑單車總經理何友仁回憶,其實內部不少人很反對到彰化設點,「因為彰化沒有捷運,路又小。」

那次的彰化經驗是成功,微笑單車團隊發現,以火車站為中心、輻射到學校設點,帶動了大量學生從火車站騎車上下學,「這種鄉村城市的代步需求,跟微笑單車在都會區,做為(往返)捷運站『最後一哩路』的通勤需求不同。」

然而到了台中之後,卻遇到不少民意代表把微笑單車視為「政績」,紛紛向市府爭取到家鄉設站,導致後來增加許多沒在規畫裡、位於舊縣的郊區站點,稀釋掉市區站點。

「像谷關只有一個站,與這站最近的站叫東勢,(兩站距離)36 公里,你要他騎去哪裡?」劉麗珠無奈表示。

配置二十多台車的谷關站,目前一天的總使用次數不到 10 次,加上其他也位於縣區、使用率不高的站點,進而把台中整體的週轉率壓低到 3 次左右,也導致微笑單車在台中市時而赤字,時而損平,遠不及在雙北與桃園穩定的獲利。

台大先進公共運輸研究中心主任張學孔指出,「規模」是公共自行車能否獲利的關鍵。假如 YouBike 在某地沒有達到規模化,此時建置成本較高的 1.0 系統將使得這項服務虧損,像早期在台北市信義區的試點計畫,就是類似情況。

這次第二代的改版,就要徹底解決這問題,因為其建置成本大幅降低。

劉麗珠說,未來即便再遇到議員要求市政府到人煙罕見、沒有火車站的郊區設點,「我一定很歡迎!你要幾根柱子我都給你,反正停車樁(的成本)很便宜。」

這或許就是微笑單車敢接手高雄這一役的關鍵。何友仁不諱言,前進高雄對 YouBike 將是一次總檢驗。屆時,團隊不但要把在台北的經驗,運用到高雄有捷運通過的市區地段,面對舊縣區的郊區地段,則會應用過去 6 年在彰化、苗栗等鄉村城市的經驗來執行;同時,對 2.0 系統來說,也將試驗能否突破先前的成本限制。

劉金標曾說,全球有數百個城市都有公共自行車系統,他希望 YouBike 能成為世界的標竿。

一台腳踏車,也得不斷迭代、修正,才能讓自己在不同市場禁得起考驗。而能否虛心與敵人學習、向失敗取經,正在決定我們的演化速度。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692 期。

來源:《商業周刊》 1692 期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