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小英翻轉能源政策 讓他從飯店櫃檯變風電焊工 還能說一口流利法文

今周刊 2020-02-29 13:24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小英翻轉能源政策 讓他從飯店櫃檯變風電焊工 還能說一口流利法文。(攝影蕭芃凱/今周刊提供)

文 / 王之杰

海峽的風不僅帶來能源及產業,也帶給台灣人新的希望。在四百公里的採訪路途中,《今周刊》找到了三個台灣人躍升的故事,在他們身上,不僅發現台灣風電本土化的實力,更看到突破困境、柳暗花明的人生。

技職生出頭 實習生四年躍跨國公司總監

如果,4 年前碰到計冠兆,他應該只是一個什麼職銜都沒有的實習生;今天,30 歲不到的他,已經成為台灣離岸風機鑄件大廠——永冠能源的總監,永冠在台中港投資 30 億元的風機鑄件廠,就在是他的手上完成計畫,「公司這邊需要有人跳出來表現,我願意承擔!」

看似少年得志,其實,他曾是擠不進主流升學窄門的高職生,「學業成績很不好,不會念書。」計冠兆就讀木柵高工機械科,同學來自五湖四海,「想想人生不應該如此過,開始想要用功!」三年泡在補習班的結果,搶到了宜蘭大學提供給技職生的 5 個名額,進入了機械及機電工程系就讀。

拿到了大學文憑,但在他自己規畫的國際職場拼圖上,還少了一項重要工具:語言。「碰到外國人,根本無法開口。」拿到退伍令之後,他給了自己一個功課:到國外一年,把英文練好。

一開始先選擇在舊金山落地,無奈,加州地區大學的學費被炒得過高,念個碩士,得花四百萬至五百萬新台幣。只得改變計畫,獨身一人走過半個美國,從舊金山、洛杉磯、休士頓,一直到了紐約,「為了活下來。」一年下來英文才一點一點變好。

壯遊回台,一些同學都已經往高科技發展,但他偏偏選了傳統產業,進了崇友電梯做業務。在崇友兩年半,「業務差不多就是這樣。」無意間看到永冠找儲備幹部,有海外工作機會,就投入了風電。

一開始被丟到永冠的中國廠實習。鑄件是風機的重要零組件,但基本上就是大型鐵工廠,職場環境很傳統,溝通不留情面,「很多跟我同梯的都被罵跑了。」計冠兆卻反向與黑手師傅交好,願意穿著西裝在粉塵中學習,「花了兩三個月,打飲料、吃飯,最後他們也接受我!」

四年前的中秋節前夕,長官突然跟他說:「東西收一下,明天搭飛機回台灣。」回台之後,知道台中風機鑄件廠的案子終於要動起來,他一路參與,在計畫期間需要與設計師、建築師及營造商溝通,「還有很多外國人。」在美國吸取的養分,終於可以發揮。期間碰到廠址變更的麻煩事,他一路在地方政府、港務局、公司內部之間協調。

來源:《今周刊》 第 1210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今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