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全球散熱風扇王告白:我與腦麻兒的20年約定

商業周刊 2019-12-12 14:58

文●鄭郁萌

建準的散熱風扇對噪音品質格外要求,洪銀樹站在無響室裡說:「軸承、扇葉到每道氣流的流向都要精準調校,噪音才能降到最低。」(攝影者.郭涵羚)

聖淵啟仁中心在高雄市一個尋常透天厝裡,室內不大、簡單樸素,復健器具收拾得乾淨。身高 186、滿頭白髮的洪銀樹微低著頭進了門,脫鞋走上軟墊區,向一個 20 多歲正在奮力撐起身站立的男子點頭:「彥良啊,加油!」

接著他蹲低身子笑咪咪向一個 5 歲孩子伸開雙臂:「給阿公抱抱,好不好?」腳上套著鐵鞋的孩子一面艱難挪步,一面啊啊喊著,花了 3 分鐘才走過 100 公分的路,跌進他的懷裡。

賺錢事業:一生只想做好風扇
「20 年後的東西我都做好等在那」

洪銀樹創了兩次業,一個事業很賺錢,一個事業很花錢,兩個事業對他而言卻同樣重要。第一個,是全球微型散熱風扇市占第一的建準電機;另一個,是早期療育發展遲緩兒童的聖淵啟仁中心。

建準在筆記型電腦領域市占極高,超越日本電產、台達電,全球每 3 台筆記型電腦就有一台裡裝著建準的風扇。它一年生產一億 5 千萬台風扇,小至 8 平方釐米、裝在家用監視器中的散熱風扇,大至扇葉長達 7 公尺、裝在飛機修護棚、牧場的大吊扇。

39 年來,洪銀樹只做風扇,做到極深極精,在全球取得的專利達 2790 項,還以平均兩天近一項的速度增加,明明是中小企業,卻名列台灣專利百強近 20 年。

「他的眼光總是看到 20 年後。」中山大學副校長黃義佑說,19 年前他還是個初出茅廬的菜鳥學者,洪銀樹卻委託他研發一顆 0.4 平方釐米、可放在半導體晶片上的風扇,只有當時最微型風扇的百分之一,花了 6 年、耗資 1800 萬元終於做出來,因為太迷你,得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它在轉動。

「20 年以後的東西我都做好等在那裡了,國際社會再變,我也不擔心。」洪銀樹說。雖然美中貿易戰持續發酵,2018 年建準營收近 120 億元,創歷史新高,2019 年也交出了營收每季增加的成績單。

他總是將眼光望向 20 年後的遠方。1980 年,他還是個馬達代工廠老闆,因為讀到美國物理學界頑童理查.費曼(Richard Feynman)文章說:「未來的科技,可以將美國國會百科全書存入一顆微塵般的小晶片裡。」

「那時一台電腦有一個房間大,可是未來晶片那麼小,電腦會跟電視一樣大,一定每個家庭都有;每台電腦都需要散熱風扇,這個市場有多大呀。」他決定成立建準,投入微型風扇的研發,搶未來的電腦市場。

但一開始並不順利,建準的散熱風扇雖通過歐美大廠測試,他將價格設定在較同業低 10 美元,卻一直賣不出去。他說:「我太迷信一句話:『做生意沒師傅,賣俗就賣有。』可是一台大型電腦利潤超過 10 萬美元,根本不把 10 塊美金的產品差價放在眼裡。」

比人便宜還賣不掉⋯⋯
領悟比俗不如比專利,砸下三棟透天厝錢

訂單始終不來,產品堆積如山,超過 10 萬台,就在他估計只能再撐 3 個月建準就要倒閉時,有位朋友請他幫忙修理出現雜訊的錄放影機,他判斷是過熱,從倉庫拿台風扇裝上去,馬上解決問題,這讓他看到了一線生機。

「亞洲哪裡最熱又最有錢?新加坡啊。」他飛到新加坡,在電子街逐間打聽,找到當地最大的電子零件商,用實驗證明他的風扇,能讓錄放影機從只能播放半小時,延長到連續播放 7 小時,廠商十分驚喜,一口氣下了 10 萬台訂單。

暫時度過庫存危機,他知道低價不是解方,技術、專利才是。1987 年建準第一個專利出爐,他決心申請 23 國專利,申請費高達 300 多萬元,足以買下高雄三棟透天厝,而當時洪家一家人還窩在陰暗的公寓裡。妻子不贊同、連會計師都勸他:「你要想清楚啊!」

「錢可以再賺,但專利沒申請就沒了。」他很堅持。當時台灣社會還沒有智慧財產權觀念,有個銀行經理叮嚀部下,要特別小心洪銀樹,別人可以貸款一百萬,他只准貸 50 萬。

偏偏他又有當時台灣人看起來莫名其妙的堅持。IBM 的採購人員到建準參觀,對散熱風扇技術很肯定,打算採購,條件是建準未來產品必須獨賣 IBM。當時台灣代工廠若能接到 IBM 這樣的國際客戶,高興都來不及;他卻擔心被掌控,寧可往外推:「我只能賣 40%的貨給你,其他我要拿來推廣市場。」IBM 的採購人員大吃一驚,合作告吹。

「我只有高中畢業,人家都笑我『無毛雞假大格』,沒有毛的雞還在那裡想要飛天遁地,哈哈。」他的笑裡有點苦澀。

但是他早年擔任家電維修工程師,看多了靠國際代工過活的廠商,初期或許風光,但是沒幾年就關門,他必須望得更遠。當時市面上 12 公分的風扇是主流,他決定朝更輕薄短小的尺寸走,推出 8 公分的輕薄風扇;當別人開始做 8 公分,他早已做得更小。

「後來英特爾推出 286、 386、486 處理器時,都要用我的風扇。」他自豪的說:「我是世界獨家,那就換我開價。」

花錢事業:讓 400 多個腦麻童站起來
么兒的淚,啟動他 30 年個人慈善路

望向 20 年後的目光,也跟他的么兒有關。建準創業同年,他的么兒聖淵誕生,因為嚴重黃疸造成腦性麻痺,醫師很含蓄的問:「這個孩子將來很難照顧,要不要讓他『回去』?」當時他不明就裡:「這是我的兒子,要讓他回去哪裡?」

他很快就懂了。因為體弱,受點小風寒兒子就性命垂危、吸收不良讓兒子長期皮包骨,剛創業的他不怕事業挫折,每天最害怕的是下午 5 點,他必須帶兒子去醫院打動脈針,為避免兒子因疼痛亂動受傷,他得用雙手雙腳壓住兒子,兒子撕心裂肺的哭喊,人高馬大的他也滿身大汗、潸然淚下。

「我現在能抱他,20 年後我還能抱得動他嗎?」洪銀樹的目光,越過 7 歲還不會坐不會爬的兒子,再越過總是為此嘆息落淚的妻子,他看見這樣下去,這個孩子、這個家庭都將走向末路。

他伸指彈彈聖淵的臉,剛才還因為疼痛而哭喊的孩子,噙著眼淚笑了。別人眼中來討債的孩子,卻是洪銀樹眼中的天使跟菩薩,他下定決心要為這孩子堅強。

當時高雄的特教資源不足,他登報 3 個月,徵來了一位專業特教老師曾菊清,在曾老師專業訓練下,2 個月後聖淵就從不會坐,到能夠撐著扶手上下樓梯。

「我感動流淚,我從南到北看到好多這樣的孩子都關在家裡,怕人看。我拜託曾老師成立一個中心,讓跟聖淵一樣的孩子都站起來。」那時建準剛創業 7 年,第一張專利證書才剛到手,他卻下定決心:能教一個就教一個,能教兩個就兩個。

聖淵啟仁中心專收重度發展遲緩兒童,把握復健黃金期訓練他們站立行走,小規模經營,完全靠洪銀樹個人資金與各界捐款運作,以高雄市日間照護最低標準收費。成立 30 年來,至少已讓 400 多個腦麻兒童成功行走。

30 多年前的台灣,對腦麻患者充滿歧視,他常聽見背後議論:「這個父親一定是前世造了孽⋯⋯。」他卻昂起頭,扯開嘴角露出笑容,一有空便帶聖淵出門,到高雄火車站看人群、也給人群看:「我要讓更多人認識腦麻患者,現在他們不懂,20 年後他們總會懂。」

總將目光望向遠方,不只因為聖淵,或許也跟他充滿塵沙的童年有關。他出身台南窮苦農家,家中共有 11 口,忍飢是家常便飯,屋子破舊到雨季得用竹篙撐著,否則隨時會傾倒。

「那個環境就是谷底,我必須向上看,才能爬得出來。」身為長子的他,高中畢業就出外工作,業餘時間到振聲無線電傳習所學習電子課程,取得電子工程師執照。

他拿過的創新發明獎超過 10 項,因為非科班出身,思考反而更能跳脫學院思維,如他發明的「磁浮馬達風扇」,利用磁浮電車的原理,將馬達軸心與軸承利用磁力分離,生產出無噪音、不會磨損的磁浮馬達,是建準站穩筆記型電腦領域的主因。

為了維持在風扇馬達相關應用的世界級地位,建準每年投入的研發及專利申請費用,占營收 12%至 15%,但他也深知研發的陷阱:「如果你只是漫無目的發明,不貼近市場,9 成都是白花錢。」

他堅持將研發留在高雄
「我要讓台灣年輕人發展高於預期」

要讓望向遠方的目光聚焦,他建立全球行銷團隊,行銷據點多達 1 千多個,負責跟當地工廠、公司保持密切聯繫,了解客戶的計畫,讓建準能夠貼近市場研發。「兩千多項專利,都是有所依據,目前建準對未來趨勢判斷準確性高達 85%。」

行銷據點再多,他卻堅持將研發留在高雄前鎮。「不是說台灣有什麼不能取代,但是我是台灣人,我要讓未來台灣年輕人的發展能高於我的預期。」他叨叨絮絮說:「政治我不懂,我只懂經濟;未來要好,現在就要規畫,然後專心做。」

一生只做好風扇一件事,他很堅持,就如同他經營聖淵啟仁中心,有些家長看孩子會走了,就希望中心教孩子其餘課程,他從來不肯:「其他的東西我不會,我只教你一件事:我讓你站起來、往外面走,你可以學習整個世界。」

他的兒子聖淵 39 歲了,雖然雙手不受控制的蜷曲,腳步有點踉蹌,但始終能走。無雨的日子裡,他會帶著聖淵在草地上踢足球。

他用腳攔住球,幫聖淵擦去偶爾滴落的口水,聲音裡有溫柔的威嚴:「76,再踢 24 個,來!」至今他仍喚兒子「我家的菩薩」,我看見陽光下,拉直背脊之後的兒子,跟父親差不多高。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1674 期。

來源:《商業周刊》 1674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