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工業技術與資訊〉楊育民 投入精準醫療 推動生醫接軌國際

工業技術資訊月刊 2019-10-20 12:00

news-cover-image
圖片:工業技術資訊月刊

生技製藥產業始終以前瞻研發,屢屢帶給世人驚嘆與希望。一位來自台灣的控制工程專家,卻讓全球歷史最悠久的默克藥廠也服氣,邀他協助邁向自動化新紀元!工研院新科院士楊育民以獨特管理思維,舉重若輕、克服跨域難題,更擔任羅氏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是至今曾任國際藥廠最高職務的華裔專業經理人。

美國AbGenomics新藥公司 董事長/前瑞士羅氏藥廠 全球技術營運總裁 楊育民
美國 AbGenomics 新藥公司 董事長/前瑞士羅氏藥廠 全球技術營運總裁 楊育民

楊育民擔任羅氏(Roche)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期間,全球 23 個工廠、1 萬 5 千多名員工全歸他管轄。近年來,他積極投入免疫細胞療法,專注精準醫療領域,為台灣培育生醫技術與人才,協助台灣與世界最新生技趨勢接軌,被譽為「生技界的張忠謀」。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楊育民這位生技界國際級的人物,其實是電子科技與工程背景出身!很少台灣人在國際藥廠位居要職,而更少人能像他一樣,在電子科技與工程領域,與轉換跑道投入的生技製藥領域,均取得巨大的成功。

跨領域虛心學習 電機博士生技巨頭

交大電子工程系畢業,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電機博士,楊育民畢業後進入奇異電機(GE)負責工廠自動化,一路做到全球汽車照明工程負責人的位置。1992 年,美國默克大藥廠(Merck)想在全球藥廠導入自動化,主動找上楊育民,這是楊育民第一次嘗試跨域合作,不僅將藥廠自動化的任務完美達成,其後更擔任營運供應鏈副總裁及亞太製造營運副總裁。

「轉換跑道時,必須謹記要老實坦承自己不懂的事,」楊育民回憶起當初剛進默克的情景,他大方地向新同事承認自己在製藥產業上一竅不通,並虛心請教、學習;相對地,他也向大家分享自己在工業自動化的專業知識,讓彼此都能迅速成長。

2003 年,生技產業龍頭公司基因科技(Genentech)出手挖角,楊育民再度從製藥產業轉換跑道到生技公司擔任營運副總裁。在楊育民妙手調整下,基因科技產值在 5 年內成長 400%,更自創堪比半導體界摩爾定律的「楊氏定律」:每公升單株抗體的產量,大約每 4 年會提升 1 倍。也因為成效卓然,2009 年,全球最大的生技公司羅氏集團以 468 億美元的高價併購了基因科技,楊育民被擢升為全球技術營運總裁,在美國與瑞士羅氏總部都有辦公室,從此成為在兩地往返的「空中飛人」。

「通常都是被併購的人換工作,結果我卻留了下來,」楊育民語氣輕鬆,聽起來像是一句玩笑話,但不難聽出,讓基因科技帶著豐厚嫁妝嫁入好人家,是楊育民職涯生命中極具意義的一件事。

獨創楊氏管理學 活用控制系統管理組織

楊育民的管理哲學,其實是來自他的本行:控制工程。他回憶自己在學生時代,就對機器人情有獨鍾,他的博士論文題目就是研究自走機器人控制系統,而他對自動控制系統的熱情甚至超越了技術,成為獨樹一格的「楊氏管理哲學」。

楊育民認為,「公司就像一個控制系統,每個部門彼此連結,要能了解這個系統,就必須要有好的感應器,採集到最真實的回饋。」因此,即便再忙,他還是堅持到全球各處工廠巡視。在他看來,一個優秀的組織,必須無私、誠實、透明的溝通。

「同一個問題,我至少會問 5 次 Why?」楊育民也透露,生技產業的產品週期長達 10 年以上,能夠修正錯誤、不斷縮短學習曲線,系統性地累積知識與能力的公司,才能與對手拉開距離,保持領先。許多企業花費大幅人力物力,卻只是解決不斷重複出現的問題,要避免落入這般套路,他一定要追根究柢、連環追問,「問到對方答不出來時,真正的問題就浮現出來了。」

楊育民用人也有一套,第一是熱忱溝通、第二是人才開發和領導。他重視員工的熱情與專注力,親自看員工的履歷與背景調查,他掌管基因科技不到 1 年,底下的一線主管幾乎全數換人,在他麾下工作雖然辛苦,但如今放眼美國一線藥廠高階經理人,半數以上都曾與楊育民一起並肩作戰。

楊育民(右)任職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期間,為美國羅氏藥廠建成全球最大的蛋白質藥廠。 (楊育民董事長提供)
楊育民(右)任職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期間,為美國羅氏藥廠建成全球最大的蛋白質藥廠。 (楊育民董事長提供)
回饋家鄉熱情不減 為台灣生技無私付出

即便躋身羅氏集團全球決策小組,叱吒全球生技業,楊育民依然心繫台灣生技業的發展。2007 年,他應前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之邀,居中奔走牽線,促成基因科技技轉愛滋新藥給台灣廠商。儘管幾經波折,此新藥於 2018 年獲得美國食藥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核准上市,成為台灣首個 FDA 核准的蛋白質新藥,楊育民初期協助功不可沒。

在羅氏藥廠的工作雖然繁重,楊育民仍然持續投入台灣生技,不但長期擔任「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io Taiwan Committee;BTC)委員,也是國家級投資公司台杉投資管理董事,及生物科技基金操盤人,矢志將台灣生技產業帶上世界版圖。

「一場生技業的完美風暴(Perfect Storm)即將到來,」楊育民興奮地表示,這幾年美國中小型新創生技公司如雨後春筍冒出,基因療法、幹細胞療法等多樣生醫技術相繼問世,在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科技的推波助瀾下,新藥型態可說是百花齊放。

完美風暴當前,他更親身投入製藥新創公司,與旅美學人加州柏克萊大學蕭世嘉博士共同創辦育世博生技公司,專攻免疫細胞療法,目前已經完成 B 輪投資,陸續有多項藥品進入臨床試驗;此外,楊育民也應美國新創公司 Juno Therapeutics 之邀,擔任執行副總裁,這家全球前四大免疫細胞療法公司從病人的血液中分離出免疫細胞,運用基因工程改造細胞後,重新注入病人體內,可精準辨識並消滅癌細胞。「過去 40 年,人類一直無法征服癌症,但在未來 10 年,人類可能找到方法,與致命癌症共存,」楊育民充滿信心地說。

在他看來,台灣的科技與生物醫學人才都非常優秀,加上努力的工作態度,絕對有在國際舞台一較高下的能力。此番獲頒工研院院士,楊育民期待「台灣生技產業年年創新升級,工研院持續技轉新創,強化台灣產業競爭力;組織領導人不僅在技術領域,還能在管理上發揮卓越才能,加速生醫與電子資訊業的整合,積極培養跨領域人才,成就下一世代支撐國家經濟的產業棟樑。」

楊育民(後排右5)與美國矽谷Adheren生技公司創辦人蕭世嘉(後排右4)共同創辦製藥新創「育世博生技公司」,專攻免疫細胞療法。後排左3為中研院院士陳鈴津、後排左4為育世博董事吳淑娥博士。(楊育民董事長提供)
楊育民(後排右 5)與美國矽谷 Adheren 生技公司創辦人蕭世嘉(後排右 4)共同創辦製藥新創「育世博生技公司」,專攻免疫細胞療法。後排左 3 為中研院院士陳鈴津、後排左 4 為育世博董事吳淑娥博士。(楊育民董事長提供)
楊育民(左1)長期擔任「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委員,矢志將台灣生技產業帶上世界版圖。左3為委員會主席、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楊育民董事長提供)
楊育民(左 1)長期擔任「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委員,矢志將台灣生技產業帶上世界版圖。左 3 為委員會主席、行政院政務委員吳政忠。(楊育民董事長提供)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34 期 2019 年 10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