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香港IPO失敗 百威英博恐需B計畫 應對沉重債務

鉅亨網編譯劉祥航 綜合報導 2019-07-15 17:50

據《彭博》報導,知名啤酒商百威英博 (Anheuser-Busch InBev) 預定的香港 IPO 案,在上週五宣布中止,影響所及,週一 (15 日) 在比利時股價下殺 2.8%,公司的歐元債券也走跌。

百威原本希望透過分拆亞太部門,在本次 IPO 募資最多 98 億美元,以減輕公司目前沉重的債務負擔。在此計畫壽終正寢之後,百威需要找出一個新方法,以減少其 1000 億美元以上的債務,並能安撫股東,同時力保至少不被降評。標準普爾對百威的債務前景評為負面,投資評級則為投資等級第 4 低的 A-。

以下是公司可能的 B 計畫選擇:

1. 削減開支

百威靠著併購建立了龐大的集團,並得以降低成本,成為全球最賺錢的主要釀酒商,營業利潤率是最接近對手 Heineken NV 的兩倍以上。藉著削減功能重疊的品牌,更能進一步強化優勢。

不過缺點在於,這可能影響成長速度,例如他們想取得成長的 3 個國家菲律賓、泰國和越南,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擴張。

2. 尋找時機重新 IPO

百威可以先穩定一段期間,找到更合適的機會,重新啟動 IPO 計畫。

此舉的不利之處,在於潛在的投資人現在居於上風,前一次 IPO 未能找到足夠的買家,可能使第二次 IPO 變得更困難。替代的方式是,百威可以設法先賣出亞洲業務的少量股權,但目前也沒有達成合適協議的可能進展。

3. 出售資產

百威在 3 年前與 SABMiller 的「超級併購」,壯大了公司的產品線,不過為了獲得反托拉斯的批准,被迫出售一些資產,如歐洲的 Peroni、Grolsch 和 Pilsner Urquell,以及在美國的 MillerCoors 的股份。

百威可以從全球擁有的 60 多種啤酒中,售出部分資產。潛在的缺點是,百威目前的經營模式建立在大規模及後台效率的基礎之下,此計畫可能破壞這個模式,品牌啤酒的吸引力可能不足。

4. 再次削減股利

百威可以優先管理其負債,因而尋求減少給投資者的支出,例如,去年 10 月他們將股利減半,以節省更多的金額償還負債。

不利的是,去年這麼做導致股價大跌 11%,市值減損約 180 億美元,使這成為令人痛苦的決策。

(本篇文章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