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書摘〉什麼是修昔底德陷阱?世界強權兩大國真的避免不了戰爭?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9-06-21 17:25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台灣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角力總被中、美兩大國互相影響。「修昔底德的陷阱 (Thucydides’s Trap)」闡述了兩大國的矛盾以及紛爭,文內更列出歷史以來產生過的大國對立圖表。泛知識時代的 7 堂課,帶你了解為何「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的大國,而現存的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戰爭因而不可避免。」

以下內容摘錄自《泛知識時代的 7 堂課》

閱讀時間: 6 分鐘

大國崛起不可避免的戰爭陷阱

另一個出處更古老的陷阱,叫做「修昔底德的陷阱 (Thucydides’s Trap)」。先簡單介紹一下古希臘歷史,古希臘歷史可以說開始於公元前 3000 年,其中重要的時間點是公元前 776 年,在希臘南部的伯羅奔尼撒 (Peloponnese) 半島上,奧林匹亞 (Olympia) 這個地方舉行的第一次競技運動會(這個競技運動會的傳統從公元前八世紀維持到公元後四世紀)。而模仿古希臘時代以和平為宗旨的近代奧林匹克 (Olympic) 運動會,開始於 1896 年,每四年一次〔註 8〕。

古希臘歷史裡另一個重要的時間點是公元前 546 年,波斯帝國 (Persian Empire) 攻城掠地,先侵占了希臘許多地方,後來希臘各個城邦包括雅典 (Athens)、斯巴達 (Sparta) 等聯合起來,公元前 480 年把波斯帝國完全打敗。這一段維持了半世紀的戰爭,被稱為希波戰爭 (Greco-Persian Wars)。

希波戰爭中有名的一場戰役,就是公元前 490 年,雅典和波斯大軍在馬拉松 (Marathon) 平原展開大戰,雅典軍隊大獲全勝;波斯軍隊陣亡六千四百人,雅典軍隊陣亡僅一百九十二人。雅典前線統帥派了一個長跑能手菲力彼得斯 (Pheilippides) 跑回雅典城報告勝利的喜訊,菲力彼得斯一口氣跑了 42.195 公里,到達雅典城,高呼:「我們勝利了!」就倒地身亡,這就是今天「馬拉松長跑」的起源。

希波戰爭勝利之後,引起希臘城邦之間的戰爭,這一段為期近三十年(公元前 431 年到 401 年)的戰爭,在希臘歷史上被稱為「伯羅奔尼撒戰爭 (Peloponnesian War)」,對峙的雙方是以雅典為首的城邦聯盟和以斯巴達為首的城邦聯盟,最後的結局是雅典慘敗,經濟崩潰、元氣大傷,但是勝利的斯巴達也無法再維持在希臘軍事霸主的地位了。

修昔底德 (Thucydides) 是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的歷史學家,他最著名的著作就是《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History of Peloponnesian War)》,他觀察到在希波戰爭之後,慘敗的雅典國力日益強大,引起斯巴達和其他城邦的不安,他說:「雅典的崛起和斯巴達的驚恐,讓戰爭變得不可避免。」現代的歷史學家就把這個說法叫做「修昔底德的陷阱」,用現代的話語來說:「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的大國,而現存的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戰爭因而不可避免。」

在世界歷史過程中,粗淺地說,一定有許多可以被稱為「修昔底德的陷阱」的例子,不過從嚴謹的學術立場來說,到底對應的雙方,是否滿足「現存的大國」和「新崛起的大國」這兩個條件呢?到底對應雙方之間的戰爭,是否不可避免呢?

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教授阿利森 (Graham Allison) 做了深入的研究:按照研究結果,過去五百多年來,有十六個案例可以被稱為「修昔底德的陷阱」;這十六個案例中,十二個案例的結果是戰爭。讓我們先把這十六個案例羅列在下面:

 

期間

現存的大國

新崛起的大國

結果

1

十六世紀前半

法國

哈布斯堡王朝 (Hapsburgs)

戰爭

2

十六至十七世紀

哈布斯堡王朝

奧圖曼帝國

戰爭

3

十七世紀

哈布斯堡王朝

瑞典

戰爭

4

十七世紀

荷蘭共和國

英格蘭

戰爭

5

十七世紀後半至十八世紀前半

法國

大不列顛

戰爭

6

十八世紀後半至十九世紀前半

大英國協

法國

戰爭

7

十九世紀中葉

大英國協、法國

俄羅斯

戰爭

8

十九世紀

法國

德國

戰爭

9

十九世紀後半至二十世紀前半

俄羅斯、中國

日本

戰爭

10

二十世紀前半

大英國協

美國

無戰爭

11

二十世紀前半

俄羅斯、大英國協、法國

德國

戰爭

12

二十世紀中葉

蘇維埃共和國、大英國協、法國

(納粹)德國

戰爭

13

二十世紀中葉

美國

日本

戰爭

14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

蘇維埃共和國

日本

無戰爭

15

1940 年代至 1980 年代

美國

蘇維埃共和國

無戰爭

16

1990 年代至今

大英國協、法國

德國

無戰爭

接下來,選個案例做簡單的敘述:中國清朝從康熙、雍正、乾隆的盛世,到嘉慶、道光的中衰,到同治時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到十九世紀末期,在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等重臣的支撐之下,雖然狀態交迫,但始終還保持著亞洲大國的地位。

俄羅斯帝國從 1721 年彼得大帝登位以後,勵精圖治,也歷經興衰,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打敗拿破崙 1812 年的入侵,儼然成為「歐洲的救世主」。到了十九世紀末期,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聯同法國防阻德國的擴張,同時拓展在中亞洲的勢力,以及取得中國清廷在商業上的讓步,也不失為亞洲的一個大國。

在中國和俄羅斯兩雄虎踞之下,日本明治天皇在 1868 年結束了日本近七百年(1185 年至 1863 年)的幕府政治,明治維新在「富國強兵」的口號之下,日本在軍事、工業、經濟各方面迅速膨脹發展:從 1885 年到 1899 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額 (GNP) 增進了三倍。

軍事經費預算也逐年增長:從 1880 年占總預算的 19%,到 1886 年的 25%,到 1890 年的 31%。再加上日本對韓國影響的勢力逐漸擴大:1876 年日本與朝鮮王朝簽訂《日朝修好條規》,韓國開放了三個港口供日本對韓國的商業往來,給予日本公民治外法權 (extraterrial rights),也直接改變了韓國做為中國保護區 (protectorat) 的情勢。

這引爆了中國和日本的「甲午戰爭」(1894 年至 1895 年),國際中通稱「第一次中日戰爭」。戰爭中,清軍大敗,於 1895 年 4 月 17 日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1904 年,俄日戰爭爆發,英文稱為 Russo-Japanese War,日文稱為「日露戰爭」。在海軍和陸軍都節節失利的情況下,加上俄國內部革命的聲浪正在高漲,沙皇尼古拉二世 (Nicholas II) 接受美國羅斯福 (Teddy Roosevelt) 總統出面調停,俄、日雙方於 1905 年 9 月 5 日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 (New Hamphire) 的樸茨茅斯 (Partsmouth) 簽訂《樸茨茅斯條約 (Treaty of Partsmouth)》,其中的條文包括「俄羅斯承認日本對朝鮮在政治、軍事、經濟上均享有卓絕的利益,如指導、保護、監理的權利。俄羅斯政府得中國政府之應允,將俄羅斯在中國攫取的旅順、大連租借地,轉讓給日本。」羅斯福總統也因為這次斡旋成功,在 1906 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修昔底德的陷阱」讓我們想起,當一個政府失去民心、掉入「塔西佗陷阱」中無法自拔時,在國際關係的論述裡,就有所謂「轉移注意力的戰爭 (diversionary war)」的理論:當國家內部不安定、經濟狀況惡劣、人心充滿怨恨的時候,在外交和在軍事上對外的衝突,可能會轉移人民的注意力,因而穩定政府的政權。

 

【書籍介紹】
  • 書名:泛知識時代的 7 堂課:邁向選舉、密碼、商業交易的新思路
  • 出版社:時報
  • 出版日期:2019 年 02 月
【作者介紹】

劉炯朗
 
  麻省理工學院電腦博士。
 
  為國際知名電腦資訊學者,在即時系統、電腦輔助設計、VLSI 布局、組合最佳化、離散數學等領域均有傑出貢獻,是國際上聲譽卓著的科學家、教育家。曾先後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電子電機工程師學會(IEEE)會士、計算機協會(ACM)會士。
 
  曾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及伊利諾大學,1998 至 2002 年間擔任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校長,作育英才無數。於 1968 年出版之組合數學及 1977 年出版(1985 年再版)之離散數學教科書,被視為經典之作。1973 年發表於 Journal of the ACM 之論文,截至 2019 年被引用達一萬一千餘次,影響極大。

【購書連結】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