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工業技術資訊月刊〉人工智慧要以人為本

工研院 2019-04-21 12: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台灣人工智慧 實驗室創辦人 杜奕瑾 圖片來源:工業技術資訊月刊

「人工智慧(AI)最重要的就是以人為本。」國內最大 BBS 站批踢踢實業坊(PTT)創辦人杜奕瑾說。2 年前,他高薪徵募軟體高手,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要為台灣 AI 發展「創造好空氣」。現在,杜奕瑾要與大家分享,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研發成果。 

台灣人工智慧 實驗室創辦人 杜奕瑾
台灣人工智慧 實驗室創辦人 杜奕瑾

台灣在軟體、社群網路、開放原始碼領域發展得很早,也很活躍,相較於其他國家是領先的。最早期的搜尋引擎業者蕃薯藤,當時還吸引了後起之秀如騰訊、百度及 Google 等後起之秀前來取經。 

台灣不缺軟體人才

國際大廠相當看重台灣的軟體人才,Google 在台灣的員工高達 200 多人、微軟在台灣的研發人員也有 300 多人。先前打敗棋王的人工智慧圍棋軟體 AlphaGo 背後推手是來自台灣的工程師黃士傑,打造 IBM 深藍電腦的靈魂人物也是來自台灣的許峰雄。台灣不缺國際頂級網路人才、軟體人才及創新人才,可惜的是,他們多半不在台灣發展。 

2015 年我看到人工智慧就如同當年的網路,將改變全球產業,我想把不同的想法與空氣帶進來,用人工智慧為全世界轉型,為台灣轉型。於是我在 2017 年回來,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希望以非營利的方式來做人工智慧研究。一方面結合台灣的人才、運用台灣的場域,解決台灣與世界的問題。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運用 AI 開發出 TaiMedImg 平台,協助台北榮總醫師判讀腦部 MRI 影像。圖為 TaiMedImg 平台以 AI 模型即時運算,自動標出腫瘤位置並計算面積。(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提供)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運用 AI 開發出 TaiMedImg 平台,協助台北榮總醫師判讀腦部 MRI 影像。圖為 TaiMedImg 平台以 AI 模型即時運算,自動標出腫瘤位置並計算面積。(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提供)
人工智慧專注於解決身邊問題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思維是「以人為本」。人工智慧的技術要以軟體的精神與創新思維解決問題,創造新的價值鏈,這個過程是由你我的生活出發,不一定要跟隨國際的題目,也不應該侵害個人的隱私。要關心我們身邊的人和問題,用科技為他們解決問題,而不是重複大家都在做的事。 

成立近 2 年,第一年已經證明,我們在台灣可以很快建立起國際級的研發團隊;第二年應用紛紛落地,證明我們可以用 AI 解決問題,創造新的價值。現階段我們聚焦於人機界面、智慧醫療及智慧城市 3 個議題,也有相關成果。 

人機介面方面,發表了「雅婷逐字稿」。我們利用語音辨識技術,將語音轉成文字,解決開會要做紀錄這個需求。這個軟體推出第一週就打敗了 Gmail 等熱門應用,成為 Google Play 下載第一名。我們又觀察到聽障朋友的需求,新增了字幕模式,成為聽障人士的好幫手。這證明了我們用心、用科技照顧好身邊的需求,市場就會有熱烈反應。 

智慧醫療、智慧城市都有 AI 應用

醫療部分,我認為人工智慧將會為醫療帶來很大的變革。未來利用人工智慧可以做到精準醫療,針對個人基因、生活習慣,來進行不同的治療並預測預後效果,如此一來可以減少醫療成本浪費,並減少醫療人力,還可以給病人個人化的醫療照護。 

醫療是台灣的強項!台灣有領先國際的醫療品質與照護水準,很早就做全民健保、做醫院電子化,有完整而高品質的醫療資料。導入 AI,讓機器學習,可為醫生減少影像判讀的時間,同時增進診斷的精確度。目前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已經與台北榮總合作 AI 腦瘤自動判讀系統,與台大醫院合作影像篩檢與標注系統、與台北醫學院急診室合作敗血症自動警示系統,也與疾病管制局合作瘧疾辨識。 

在智慧城市方面,我們在台南市運用 360 度環景拍攝技術,發揮齊柏林的精神,以安平區做為第一個場域,建立起空拍圖資資料庫,解決城市的橋樑檢測、建築物巡檢的問題,與台北市政府也有相關合作。 

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足夠發展 AI 的人才,只要我們好好做,好好照顧我們的市民、解決身邊的問題,我們也有機會躍上國際,讓全世界都可以用我們的軟體。台灣人口不多也不少,是很好的創新實驗培養皿,也是人工智慧的練兵場,加上工研院與產業的密切聯繫,期望建議可以多從「以人為本」的思維切入,一同協助台灣發展人工智慧產業。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28 期 2019 年 04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