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金融世界的20個有趣事實:投資人是如何被流動性麻醉的?

華爾街見聞 2018-05-23 15:12

對於後市,投資者現在最關心的可能是這兩個問題:

  • 美股崩盤之前利率還能走高到多少?
  • 我們在這一輪商業周期的什麼位置?

答案因人而異,不過共識是:聯準會還在升息通道中;美債的殖利率比 G10 其他國家都要高,向上看還有一個又一個的殖利率紅線;復甦快要走到尾聲,美國經濟在周期里走得更快一點,歐洲日本的好日子可能要多一點,而強勢美元已經開始傷及新興市場。

美銀美林分析師 Michael Hartnett 的最新觀點是,投資者已經「長久地浸在苦艾酒中」,現在正身處周期尾部。

Michael Hartnett 列出了一些有趣的事實,證明在央行多年 QE 的麻醉下,投資者釀成了哪些「微醺」的後果。

2017

比特幣 3 年內從 300 美元飆升至 19600 美元,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泡沫。

達文西作品《救世主》以 4.5 億美元出售,而一個平均收入水平的美國人,打工 7500 年才能賺到同等金額。

阿根廷發行 100 年期主權債,並獲得超額認購;1820 年以來,阿根廷的外債一共違約 8 次。

歐洲的高收益債券(垃圾債),比美國公債的風險更低(殖利率更低)。

Facebook 一家的市值,比印度所有上市公司市值之和都要更大。

2018 年

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的失業率,均跌至數十年地位。

全球範圍內,負利率的公債仍然超過 10 兆美元。

標普 500 指數的本益比超過 20 倍,過去 120 年間,僅有 12 年的本益比比這更高。

標普 500 指數的市凈率超過 3 倍,過去 70 年間,僅有 5 年的市凈率比這更高。

美國減稅 1.5 兆美元,公司債發行 1.5 萬美元,股票庫藏股 9000 億美元。

包括房地產投資信託 REITs、債市、新興市場資產在內的,量化寬鬆 QE 的「贏家」,表現開始遜於 QE 的「輸家」,即波動性、美元、商品、現金。

QE1 以來,指向通縮的 QE「贏家」資產,明顯跑贏「通膨」資產;但這種狀況今年發生了變化

展望未來……

2018 年 8 月 22 日:如果標普 500 能走高到今年 8 月 22 日,那麼這一次的美股將迎來史上最長牛市。

2018 年 12 月:聯準會將進行本輪升息周期的第 9 次升息,G4 國家的央行將收緊流動性。

2019 年 5 月:預計屆時,全球利潤將比 2008 年的峰值還要高 1/3。

2019 年 7 月:屆時美國經濟若仍在擴張,將成南北戰爭(1861-1865)年以來最長的經濟擴張。

值得注意……

人口老齡化加速:到 2025 年,俄羅斯的勞動力人口預計將減少 900 萬,日本將減少 600 萬,南歐減少 500 萬。

加上技術的發展,替代人類勞動力的「機器人」越來越多,對勞動力的需求下降。

全球債務高企:全球共計 233 兆美元的債務,相當於 GDP 的 318%。

電商帶來了第三大投資泡沫,僅次於本世紀初的科網泡沫和 08 金融危機時的美國房地產泡沫。

道瓊斯電商指數上漲了 619%,是過去 40 年來第三大的泡沫;

美國科技股的市值之和(6 兆美元)超過了歐洲所有國家的市值總和(5 兆美元)。

年初股市大跌,已經釋放了一定的空頭壓力,美銀美林牛熊指標已經從 1 月 8.6 的強烈賣出位,回到了 4.7。

不過全球投資者仍然高配股票,61% 的比例也僅比歷史高位(63%)低了兩個百分點。

綜上,美銀美林分析師 Michael Hartnett 的結論是——央行釋放的流動性,是過去十年間資產價格上升的頭號驅動,但好日子總要到頭,流動性已經開始收緊了。

Michael Hartnett 堅定看空美股(當然此前也數度落空,直至今年年初),近三年前就開始預測美股將迎來調整。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