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總理訪華勸進吉大港中孟綢繆陸路打通印度洋
鉅亨網新聞中心
3月15日,孟加拉國外長迪普?穆尼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稱,孟加拉國力圖說服中國政府利用孟加拉國最大的印度洋沿岸海港──吉大港,將其作為云南省的對外出口通道。
3月16日,本報記者就此致電孟加拉國駐中國大使館求證。使館二等秘書、新聞官ATM Abdur Rouf Mondol承認孟加拉國確有此意。
孟加拉國總理謝赫·哈西娜將于3月17日赴中國展開為期5天的訪問。Rouf告訴本報記者,哈西娜18日-19日全天將與中國政府官員會晤,會晤內容“可能涉及吉大港”,但他拒絕透露更多細節。不過,Rouf告訴記者,哈西娜20日將飛赴昆明訪問,昆明是吉大港的友好城市。
貿易先行
作為孟加拉國第二大城市,吉大港一直是該國主要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城市主要工業有煉油、造船、鋼鐵、紡織等。港區年吞吐量達400萬噸,港口進出口總量占到全國的75%。
孟加拉國外長迪普·穆尼15日表示,孟加拉國希望將吉大港定位成一個區域商貿中心。
目前,孟加拉國已成立深水港建設領導機構,將在吉大港附近的索納迪亞島建設一個年集裝箱處理量接近300萬標準貨柜、貨物處理量超過1億噸的深水港。
"如果中國愿意利用我們的吉大港,那對孟加拉國來說將是一個很大的成就。"迪普·穆尼在上述發布會上說。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陳利君分析,孟加拉國可能試圖借由此舉緩解與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
中國統計局《2009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中國2008年對孟加拉國貿易順差達44.24億美元,而且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陳利君向本報介紹說,孟加拉國是欠發達國家,其對中國在基建、化工、能源方面的需求較大,與此同時,它對中國的出口局限于海產、鮮花、紡織品和計算機零配件,因此“孟加拉國的貿易逆差問題還是越來越大”。
“歡迎中國去使用他們的港口是第一步。”陳利君分析,孟加拉國接下來的動作可能是推出一系列針對中國投資的優惠政策,吸引中國工廠直接進駐到吉大港前線。
免稅待遇是吉大港吸引中國投資的一張王牌。
由于經濟欠發達,目前孟加拉國有97類商品享受對美國、歐盟、澳大利亞、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出口免稅。2009年底,孟加拉國商務部長向WTO提出申請,擴大出口免稅商品范圍。
據悉,造船業很可能是中孟兩國企業在吉大港合作的第一選擇。
一份名為《孟加拉國造船業與出口前景》的官方文件顯示,該國政府目前正尋求出口商品的多樣化,并將目標對準了“造船業和航運業”。孟加拉國造船業剛剛起步,技術和原材料相對匱乏,該國極有可能考慮同中國合作發展造船業。
其實,中孟兩國商人近年來早已加快了合作步伐。
自2005年5月18日北京-昆明-達卡的國際航線正式開通后,兩國來往逐漸頻繁。現在,來自孟加拉國的商人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云南省,以至于“每天一班飛機都不夠”,陳利君說。
不過,陳利君認為,將吉大港視為云南的對外出口并不確切。“吉大港本身是孟加拉國的經濟重心,其地位相當于中國的上海,云南省實力有限,可能并沒有足夠資源支撐港口的發展和使用。”
他進而表示,一旦中孟兩國就開發吉大港達成協議,將迅速帶動兩國經貿全面合作。他建議中國企業不妨看準優惠條件,先期進入市場,“江浙一帶和南方的民營企業可以出動了”。
路網在后
港口開發離不開基礎設施水平的提升,尤其是陸路交通網的建設。
中國商務部網站近日發布消息稱,哈西娜總理訪華前,孟加拉國際和戰略研究中心邀請其資深官員、退休將領和使節、教授與中國駐孟大使館官員進行孟中對話。對話的一個核心議題就是昆明至吉大港鐵路建設項目。
2007年,云南省發改委經濟研究院牽頭完成《構建第三亞歐大陸橋戰略研究》報告。該報告將構建第三亞歐大陸橋的重點放在亞洲,并認為關鍵在于昆明吉大港鐵路段。規劃中的昆明至吉大港鐵路由昆明出發,經過大理、瑞麗后進入緬甸,最后到達吉大港,線路全長約2000公里左右。
2005年溫家寶訪問孟加拉國期間,雙方簽署《中孟聯合公報》,公報中寫道雙方"致力于最終建立中國至孟加拉國吉大港間的陸路聯系"。
陳利君透露,一條昆明至吉大港的公路也在計劃中,但由于涉及的不止中孟兩國,目前正與緬甸共同磋商有關細節,"談妥了才能施工"。
不過,中孟推動共建吉大港的舉動,引起了印度的巨大憂慮。
3月15日,印度影響力最大的報刊《印度報》撰文指出,盡管從事實來看,中國是在孟加拉國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了援手,但從地緣政治角度分析,印度能夠清晰地發現中國正在削弱印度在南亞的特殊地位。
"中國曾幫助南亞的一些國家承建港口。"陳利君認為,為避免引起別國猜測,中國應穩妥行事。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