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盤勢

大盤股發行對市場走勢的影響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2009-11-05 11:01


2009年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以來,伴隨A股IPO的重啟,中國建築、中國中冶等大盤股從7月底開始先後登陸A股市場,其中,中國建築網下凍結資金接近萬億,創下A股歷年IPO發行之最。

同時,A股市場在經過2009年初以來持續強勁反彈後於8月初開始震盪回落,上證指數由8月4日最高3478點一度回落至9月1日最低2936.79點,累計跌幅達15.56%。於是大盤股發行對市場走勢的影響再度引起各方投資者的關注。

對市場流動性影響不大

大型IPO發行帶來的資金面壓力被普遍認為是對市場最直接的影響。一方面是發行期間大規模申購資金凍結,另一方面是發行後帶來的市場擴容對於市場流動性的消耗。


從A股市場成立以來發行規模前20單的大型IPO的發行情況來看,相對於發行前市場日均千億規模的成交額,大盤股發行時網上網下凍結資金基本都在萬億以上,帶來的流動性壓力較為明顯。但實際上IPO申購資金中相當一部分來源於保險、銀行理財產品和債券型基金等專門參與一級市場的資金,且申購資金凍結時間比較短暫,因此真正對二級市場流動性的分流並不大。從資金凍結日前5個交易日的市場走勢來看,大盤股發行期間帶來的流動性壓力並沒有對市場造成明顯影響,20只大盤股發行中只有中國石油、中煤能源和中國鐵建發行前市場出現了明顯下跌,而這三次大型IPO均處在2007年10月中旬至2008年初期間,正是A股市場受到高估值、高通脹和金融危機等多重因素影響,上證綜指由6000多點高位快速下跌時期,發行前的市場下跌更多來源於市場整體持續走弱的自身延續。

有觀點認為大盤股發行帶來的流動性壓力更多體現在發行後帶來的市場擴容對於市場流動性的消耗,但我們要同時意識到大盤股發行也給市場帶來了大量流動性,像中國石油、工商銀行等這類國內大型優質公司的上市會吸引大量境內外新的投資者或者原有投資者的新資金進入一級市場申購或二級市場買入,同時發行結束後一級市場新入資金大部分又會注入到二級市場中,進而補充市場流動性。在大盤股密集發行的2007年,上交所A股新增投資者賬戶也創下歷年新高,當年新增1873萬戶,同時網上網下申購凍結資金屢創新高,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會帶來較大心理壓力

在A股市場,相比於流動性壓力,大盤股的發行對於市場的影響可能更多來源於投資者情緒波動。投資者在大盤股發行前對於市場擴容帶來的流動性壓力擔憂和大盤股上市後表現對於投資意願的影響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市場走勢。

通過對A股市場發行規模前20單的大型IPO獲取批文日和招股說明書公告日兩天上證綜指走勢的統計可以發現,上證綜指有10次在獲取批文日和11次在招股說明書公告日出現了下跌,其中只有5單IPO的這兩個時點上證綜指均出現上漲。由此可見,投資者在大盤股發行前對於市場擴容帶來的流動性壓力的擔憂往往會造成市場波動,近期發行的中國建築和中國中冶兩單大型IPO發行前同樣出現了這樣的現象。

為何在A股市場上大盤股的發行會給投資者帶來如此大的心理壓力呢?這可能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方面,相比於海外成熟市場,A股市場的發展歷程尚短,投資者結構和投資心態尚未完全成熟,投資情緒較易受到外部因素干擾,同時A股市場發展歷程中湧現過不少上市公司利用股票市場進行「圈錢」的行為,因此投資者對於大盤股的發行更多關注於會從市場上「圈」走多少資金,而不是大盤股發行帶來的投資價值。另一方面,由於A股市場化起步較晚,IPO的發行節奏原來受到監管政策影響較多,大型IPO的暫停審批往往被投資者認為是監管機構對於市場的一種維護,於是投資者習慣將大型IPO的審核通過解讀為監管機構的一種政策方向,從而對於後市的政策面產生擔憂。

同時,大盤股上市後的表現也會對投資意願造成影響。由於大盤股的投資者較為廣泛,且大盤股往往是權重行業的龍頭企業,因此如果大盤股上市後的估值水平合理且後市表現穩定,不僅會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和投資意願,吸引新資金入市「炒新」,同時會促進整個行業板塊的表現,從而帶動大盤上漲,猶如2006年底工商銀行發行上市。相反,如果大盤股上市後估值偏高,後市表現不佳,不僅會打擊整個市場的信心,也會由於參與「炒新」的投資者出現虧損從而降低投資意願,而參與「炒新」的投資者是風險偏好較強的投資者,風險偏好投資者在牛市中往往是價格的主要決定者,他們的投資意願降低將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市場,從歷史數據來看,A股市場的「炒新」收益率與市場走勢關聯性也較強。2007年10月中國石油發行上市後的不佳表現就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投資者信心,對市場造成了一定影響。

由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大盤股發行並不會因資金面對市場造成明顯的直接衝擊,而往往是投資者情緒的波動對市場走勢造成了影響。如何減緩大盤股發行給投資者帶來的這種心理壓力呢?這一方面需要投資者更加成熟的投資心態和正確認識,更多以市場的眼光去看待市場波動和IPO發行,另一方面也需要A股市場給投資者創造一個市場化環境。今年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有效推進了A股市場的進一步市場化,相信伴隨市場化的不斷深入,不僅大盤股的發行節奏會根據市場的走勢自身做出調節,從而實現市場有序擴容,同時大盤股的發行定價也會更加市場化,減小後市的波動對投資者帶來的影響。

大量優質上市公司猶如一個股票市場的基石,擁有了這個基石,股票市場才擁有投資價值,才能真正讓投資者分享經濟增長和公司成長帶來的收益,如果市場沒有優質企業的不斷注入和充實,而是指數的單純上漲,只會造就泡沫的出現和最終破滅。市場容量的擴大和市場指數的上漲是一個股票市場不可或缺的兩個維度的發展方向。我們要更多看到大型優質企業的發行對於A股市場投資價值基石的夯實和提升,而不要因為大盤股發行帶來市場波動的表象而「因噎廢食」。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