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純網銀揭曉倒數〉銀行overbanking 純網銀須咬牙殺出血路

鉅亨網記者陳蕙綾台北 2019-07-20 11: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銀行overbanking,純網銀須咬牙殺出血路。(圖:Shutterstock)

純網銀執照審查已進尾聲,共 3 大團隊將爭取 2 張執照,金管會將在今 (2019) 年 7 月底前放榜,未來台灣將有傳統銀行又有網路銀行,除價格戰優勢,純網銀還有什麼利基點可以凌駕傳統銀行備受矚目,當然純網銀初來乍到,面臨的挑戰也不小,會不會雷聲大雨點小,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按金管會規劃,純網銀業務範圍與商業銀行一致,即商業銀行於網路可辦理的業務,理論上純網銀皆可辦理,此次參戰的三大團隊,分別為:國家隊為首的將來銀行、LINE 和台北富邦銀行為主的 LINE Bank、樂天、國票團隊的樂天國際商業銀行。

不過,市場有許多聲音指出,金融業已過度競爭、銀行家數太多 (overbanking),且各銀行又有網路銀行,為何還要開放純網銀?

金管會顧立雄主委多次表示,政策開放兩家純網銀,主要目的是希望能產生「鯰魚效應」,導引傳統銀行跟進金融創新,讓金融業的服務與競爭力更加提升。

首先,來談純網銀本身優勢,除了規定沒有實體分行,剩下的空間租金、水電、人事等成本,可以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與更低的授信費率,讓小蝦米也有與大鯨魚競爭的本錢。

更重要的,是與社群、電商或電信業者異業結盟,透過異業結盟的創新科技,預期能做到傳統銀行做不到的生意,例如藉此建立結合物流、金流與資訊流的營運生態圈,擴大創新業務範圍,提升消費者體驗,吸引更多客群。

因為對民眾來說,誰是股東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優惠,尤其現代人品牌忠誠度、黏著度不高,而是跟比價、CP 值走,在台灣高度競爭環境下,銀行獲利空間受壓縮,純網銀想在台灣生存,價格行銷戰更不可避免,初期看來,仍是先比財力,誰砸的錢多,誘人的價格行銷戰,才能吸引客人上門。

除砸重金祭優惠,如何結合社群、電商客群行銷,接觸到傳統銀行接觸不到的客群也是致勝關鍵。

以日本樂天純網銀經驗為例,該行首創臉書轉帳金流服務,只要下載 iOS/Android 專用的樂天銀行 app,轉帳人需要事先在手機程式上設定好樂天銀行帳號等資料,並由 app 登錄該銀行帳號,接著即可點選 Facebook 朋友列表指定收款人,就算不知道收款人的銀行帳號也能轉帳。

可以看見,純網銀要殺出一條血路,創新、且貼近民眾使用金融服務所需,最為重要。

雖然有成功案例,但也不乏失利案子;K-Bank 是韓國第一家純網銀業者,2017 年 4 月正式營業,由韓國電信業者 KT 主導,GS 零售、友利銀行、現代證券、韓華生命、KG inicis(從事電子商務)等超過 20 家企業參與投資,還吸引了中國螞蟻金服加入。

K-Bank 在推出前 15 小時,就吸引了 1.5 萬人開戶、一個月的時間就累積 50 萬戶,較韓國過去每年開設線上理財帳戶的人數,平均大約 1.2 萬人,K-Bank 可說是開出紅盤,而 K-Bank 最大的優勢,在於最大股東韓國電信 KT 主導,因電信業者手中本就握有大量用戶資料,使 K-Bank 掌握基礎客群。

不過,好光景才一年,K-Bank 去年 7 月發行新股增資失利,透過發行新股僅籌集 300 億韓元(約 2760 萬美元),遠低於 1500 億韓元(約合 1 億 324 萬美元)的目標,成立至今仍持續燒錢還未獲利。

再回頭來看台灣一個統計,台灣擁高網路滲透率,但國發會公布「106 年數位機會調查」結果發現,國人網路銀行使用率為 33.2%,較 105 年的 31.9% 增加 1.3%,且近 6 年大致維持在 31% 至 34%,網路族群並未明顯增加對網路銀行的使用,使用客群以 20 至 49 歲為主。

另外,台灣網路資訊中心發布的「2017 年台灣頻寬網路使用調查」也得到類似結果,國人使用網路銀行的比例為 36.7%,主要使用「轉帳」與「帳戶查詢」等服務項目。

由此可見,國人對網路銀行的使用程度仍有開發空間,且慣用的金融服務較為侷限。

正因網銀使用量仍不算普及,加上各種支付 APP 激戰,純網銀加入戰局後,勢必要端出超乎想像卻又符合所需的金融創新服務來吸引民眾的眼球,這將是純網銀成立後所要面對最重要的課題,才能在已經很競爭的金融環境下殺出血路。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