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台灣人的統一焦慮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9-05-02 10:23

【文 / 陳鄭為】

近三年來,中共對台政策的彈性日趨收窄,任何可能導致兩岸關係進一步緊張的風吹草動,總能在台灣社會餘波蕩漾好一陣子,時不時犯起統一躁鬱的毛病。

正確來說,台灣社會集體對於統一的躁鬱,是老毛病。

「統一」這檔事,其實離台灣並不遠,又或者說,是從來沒有離開過。台灣人從早年說著統一、到談著統一,再從不願統一、拒絕統一,到現在怕被統一,不論是從戒嚴年代遞進到民主化的現在,也不論台灣人初心不初心,台灣從來擺脫不了「統一」這兩個字對於自身未來的纏繞。

默認「兩岸統一比較可能」

循著理性自利前進是基本人性,隨心所欲其實從來都有跡可循,一則是自然地向著自己擅長、具有優勢的自信方向而去,對於那些棘手的、不利己、需要耗費巨大成本的事,則是能躲則躲。回顧台灣數十年來的發展,社會集體側重與偏聽的主旋律,也多基於此。

例如台灣從來津津樂道作為民主化典範、「寧靜革命」的那個自己,因為自視在全球第三波民主轉型中有所成就,所以就算業已歷經三次政黨輪替,早就步入民主鞏固之林,台灣社會與政治人物迄今依舊頻頻回顧那段帶給台灣滿滿榮耀感的民主化工程,久久不能自已。

相同的邏輯,也表現在台灣人如何自評像是科技表現與市民社會等軟實力的發展上。或因這類結合現實的表現,讓台灣人得以感受到自己的「有為」,藉由這些表現釀生「蹭著也溫暖」的心境,從中或多或少博取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存在感。

反過來說,現實的表現當中又有哪些是台灣人不願直面的痛呢?經濟發展大不如前是一個,對於台灣前途、兩岸關係將來該如何走,則更是近年來益發讓台灣人不自信的痛點。

美國杜克大學所作「台灣國家安全調查」(Taiwan National Security Survey)的民調結果可視為一項線索。最新報告顯示,當台灣人被問及兩岸之間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有 48.1% 的台灣人認為,「兩岸統一比較可能」,認為「台灣獨立比較可能」則佔 29.6%。整理歷年調查亦可得出,認為兩岸終將走向統一的台灣民眾居於多數,近幾年甚至有升高的趨勢。

這樣的調查結果自然不會是一類政治預言,但已將台灣人對於台獨未來的不看好,以及預期兩岸終將步上統一的「弱勢」心態表露無遺。

從說著統一到害怕被統一

相關的民調當然不只杜克大學的這一份台灣歷年民調,多謂台灣人多數主張「兩岸維持現狀」,維持現狀之所以成為一類選擇,在於它提供了一個不必在兩岸統一或台灣獨立之間做出選擇的空間。台灣民眾對於統獨實則有著「成本概念」,若台獨將引發兩岸戰爭風險,一旦衝突成本太高,台灣人「理性地」寧可不要獨立。

但另一方面,台灣人又不願直白討論著統一,因為台灣人早已從兩蔣時代的「說著統一」、到 1990 年代以「國統綱領」為依據而「談著統一」,再到陳水扁、馬英九主政時,因台灣主體意識的高漲與日漸確立的「不願統一」,到後馬英九時代迄今,眼見中國大陸崛起之勢確立,習近平對台的工具手段多元,導向「生怕被統一」的變化。

在這兩岸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台灣人漸漸明白一個道理,即體悟到兩岸統一的權力已然隨著兩岸規模極端不對稱的現實,不再掌握於自己手中,因此多數台灣人對於「統一」這件當攸關台灣未來的大事,若不是抱持能避多遠就避多遠,能多視而不見就視而不見的心態,私心以為,兩岸只要維持熱絡的經貿關係就好;不然就是企圖以擱置的方式,迴避抵擋面對統一議題所必須要有的勇氣,甚至消極看漲統一的可能性。

記得兩蔣時代響徹雲霄的「反攻大陸」和「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迄今仍鮮活地留存在台灣中老世代的記憶中,就連年輕世代至今也能略知一二。是時以兩蔣為尊的國府以正朔自況,儘管中央政府遷台,但仍具有濃烈的光復使命,奈何在冷戰結構與國際現實的制約下,兩蔣那一代人「統一中國」之願想,終是一場空懷。至李登輝時代,一方面將統一掛在嘴上,和對岸談判,另一方面卻加緊構建以分離主義為意識形態基礎的台灣主體意識。30 餘年來,終使獨立成為台灣社會主流,統一成為票房毒藥。今昔對比,台灣從說著統一到害怕被統一的改變,實則一面兩岸實力興衰相對的歷史映鏡。

看到統一黑影就開槍

台灣政府近來對假新聞「風聲鶴唳」,有很多動輒得咎的反應,說穿了,其實都是台灣人當下心理極度害怕被統一的意識高漲所致。前些時候,網路上高調宣傳中共要大舉開價收購臉書粉絲專頁即是一例。

回過頭看,造就這一波高潮的,莫不因為習近平於年初「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提出,激起蔡英文政府以「三道防護網」重手反制,民共彼此交相衝突,墊高了台灣民心對於「中共真的要來了」的恐懼,而「中共來了」又直接等於「台灣要被統一了」,等於台灣的國家主權與自由民主將要一命嗚呼,台灣人當然要「怕起來」。

反諷一點講,「台灣方案」讓台灣人對統一大勢要來了,出現「覺醒」,於是終於「面面俱到」。過去諸如新疆、西藏等,在台灣基本熱不起來的新聞,在統一恐懼與焦慮的加乘下,反覆在政府部門、新聞與網路媒體上激烈翻炒著;再如作為「一國兩制」示範區的香港,自然也在台灣這一波統一焦慮中,被放大檢視:台灣青年喊著「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民進黨政府也積極宣傳「反對一國兩制,台灣不要變香港」。這些話語無一不是依循台灣不要被統一的意識而下。不可諱言,香港對台灣具有參考價值,但台灣政府與民間該想清楚,這參考價值是否真該僅限於「看看香港有多慘」的份上,進而忽略其他?

另一種型態的「怕被統一」的反射,則表現在台灣以更高的頻率去彰顯台美關係的熱絡與友好,那是一種既然怕被中共統一,那就找美國人來壯膽的反身思考,潛台詞是「只要美國人來了,中共就會遠離台灣」的不現實心態。例如,當解放軍軍機突如其來地飛越海峽中線十餘分鐘,激起台灣輿情震撼,但回頭一想,美國軍艦不也一直在台灣周遭頻密航行?台灣社會竟然要這麼想才能心安,難道不為自己心酸一回?

話說從頭,因為習近平對台漸趨積極,「統一」這件事在被台灣社會迴避了多年之後,終於再度回到輿論焦點上,這反而倒好。能意識到問題,才能真的去解決問題。

有道是「覺醒」這個詞彙近年在台灣很紅,社會上充滿著各種覺醒,彷彿什麼都要覺醒一下,有青年覺醒、無色覺醒;「覺醒的台灣人」成為一記政治正確的身份標籤。那麼,用相同「覺醒」的概念來評價台灣人漸把統一當作一回事看待,當然也稱作是「統一覺醒」。只是,台灣人對於好像真的會被統一這件事情的覺醒,卻是焦慮與焦躁萬分,且不知所措。因而走到現在方方面面,只要事涉中國大陸,都是國安問題,「見到黑影就開槍」,這就當真是罹患了統一躁鬱症了。

 

來源:《多維 TW》月刊 042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多維 TW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