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男同志捐血引爭議 同志醫生列三大問題說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8-11 14:03

日前一名男同志因前往捐血被護理師念感到不開心,在網路平台「Dcard」發文抱怨引起廣大爭議、遭批無知,明知不能捐卻浪費護理師時間。而針對同志捐血的相關疑問,昨日一位男同志醫師也匿名發文,將其分為三大問題解析、探討,與大眾分享自身想法。


同志醫師發文說明大眾對同志捐血的疑問與爭議。(圖/翻攝自 Dcard)

同志是否為愛滋危險族群?

男醫師指出,過去統計愛滋患者確實會以「異性戀」、「同性戀」來區分,但在更了解 HIV 和 AIDS 後,危險族群依傳染途徑改為「男男性行為」、「靜脈毒癮者」等。精確來說同志非危險族群,但男男性行為者(尤其無套者)是,女女性行為則非常安全,因此不會禁止女同志捐血。而在解釋此結果前,男醫師說,做這分類目的是「防疫和公衛政策」的需求,也就是若能知道目前哪個傳染途徑較危險,就要增強那途徑的防疫措施,目前愛滋感染族群中最大宗的確就是「男男間性行為」。

但許多留言會出現對同志的批判,也有同志會批評異性戀不常做篩檢、黑數多,「但我必須說,儘管這會造成一點差異,但目前男男性行為的風險比異性間性行為高出不少,再加上母群體的人數差異,其實感染率非常懸殊,光是這論述沒辦法解釋這個風險的落差。」,男醫師說,主因為男男間較常進行肛交(至於有沒有比較常無套則不敢肯定),而醫學已證明肛交(被插者)的風險比陰道交高很多,所以如果異性戀進行肛交其風險和男男沒有差別,至於口交則低很多。男醫師並籲請大家支持 PrEP(預防性投藥)等先進的預防措施,讓同志也能享受和異性一樣安全的愉悅。

為何同志不能捐血?

男醫師表示,現在已知男男性行為是愛滋高危險傳染途徑,因此目前規定是「男性間性行為者永不得捐血」。換句話說,若你是異性戀但你因各種原因玩過男男,一樣永不得捐血;若你是男同志但沒進行過性行為或是女同志則可捐血。男醫師也說,雖戴保險套或定期篩檢陰性確實可能根本沒有帶原,但為降低風險並減少資源浪費,多數國家都有類似規定,「目前大家捐的血液會再經過一連串的檢查,但有些檢查是把相同血型的血好幾袋混在一起才做的(節省成本),所以只要一袋有問題,好幾袋都要丟掉。」

由於 HIV 有所謂的空窗期,男醫師說,目前台灣捐血檢驗技術採用 NAT(病毒核酸擴增檢驗)將愛滋空窗期降為 11 天左右,所以只要捐血者 11 天內沒感染大概都是安全的血(其他血液疾病也有各自的檢驗)。但若能在填問卷、面談的時就把有風險的擋下來,對輸血者來說一定更有保障。男醫師指出,過去有人因怕自己得愛滋又不敢篩檢怕被發現,便改用捐血的方式等血液中心通知,這等於是犧牲輸血者的安全、相當糟糕。因此現在衛福部已規定「愛滋病毒檢驗結果不會通知(其他檢驗如果陽性都會通知)」,呼籲大家別再用這方式驗血,不僅沒效也會惹惱醫護人員。

男男性行為不得捐血的規定是否為歧視?

男醫師認為,會這樣想是大家沒搞清楚「歧視的定義」,一般而言,歧視指的是「弱勢族群因為自己的身分,權益受損或是被強化負面形象」。就「權益受損」這點來說,不得捐血不算什麼歧視,因捐血不是什麼權益,;但就「負面形象」來說則有待商榷,因捐血規定中「永不得捐血」的其他身分只剩毒癮者、性工作者和各種血液疾病的患者。所以對同志來說,不過是進行正常的性行為就被給予和「吸毒、性工作、病患」一樣的規定,很難不被汙名化。

然而,就科學角度來說,11 天以上沒有進行性行為,捐血造成的愛滋感染機率就已經很低,有沒有必要註記「終身不得捐血」?男醫師說,台灣是少數這樣規定的國家,日本、美國、加拿大只要一年內無男男性行為就可以捐,而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甚至不管是否為同志,只要近期無危險性行為就一視同仁,這些國家也未因此增加輸血風險,因此今年二月,疾管署已研擬放寬為「五年內沒有男男性行為就可捐血」。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