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商戰〉中國急補技術缺口 卯起來砸錢搶人

文●康育萍、黃靖萱 2017-07-22 10:02

7 月 12 日,在與台灣隔海相望的中國福建省晉江市,中國首座半導體培訓中心正式開幕,出任校長的竟是台灣清華大學前校長劉炯朗。

「我們希望晉江芯華人才培訓中心,成為這方面人才培訓的武當山、少林寺。」開幕當天,劉炯朗接受中國媒體訪問時說。

中國出資、台灣師資
還可以到台企受訓實習


近年中國挖角台灣半導體業界人才已不稀奇,但標榜中國政府出資、台灣師資授課,還有機會到台灣企業實習、受訓,如此系統性由兩岸聯手打造的人才產業鏈,卻是頭一次見到。

其中,由劉炯朗擔任董事長的台灣民間研究機構集邦科技,更是從一開始的招聘階段到規畫,幾乎全程參與,是芯華最主要的合作單位。

連以製鞋、紡織業為主的晉江都動起來,可見現在中國各地政府發展半導體積極程度。

「中國半導體產業是殘缺的,這也是他們發展大基金的原因。」一位長期觀察兩岸半導體產業的前外資分析師說,中國占全球晶片使用量的 4 成,其中卻有高達 9 成來自進口,等於被國際大廠掐住咽喉。

因此,2014 年,中國政府成立「中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簡稱大基金),基金總額近人民幣 1,400 億元,藉此打造本土半導體產業鏈。據統計,光是 15 到 16 年間,中國 IC 設計公司就從 736 家增加到超過 1,300 家,翻倍成長,進而帶動人才需求。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所長葉甜春告訴本刊記者,雖然近年中國各大學相繼成立微電子學院,但相較台灣 30 年來的專業訓練,仍有一大段差距,難以滿足企業需求。

為了解決此問題,芯華就和清大、聯電等台灣學、業界合作,主打的企業訂製班,標榜依企業所需培訓人才,就近服務福建地區的半導體企業。

如由晉江市政府出資成立、聯電提供技術支援的 DRAM 廠晉華,去年 7 月蓋廠動工以來,至少需要上百位核心技術人員,亟須補足人才缺口。在芯華官網便能看見聯電、晉華名列尚屬少數的合作單位中。

中國期盼藉由芯華模式,加快人才培育,兩岸半導體產業競爭態勢是否會因此改變?「短期內很難馬上見效。」一位台灣半導體產業人士直言。

該人士分析,已高齡 83 歲的劉炯朗雖曾擔任力晶、旺宏等大廠董事,和半導體界大老有好交情,但其擅長校務行政管理,比較缺乏業界經驗。芯華若想以此當招牌,吸引更多台灣半導體業界菁英前往任教,目前影響力恐怕有限。

即便如此,但在中國政府支持下,未來類似機構將越來越多,「台灣有經驗,這邊有市場機會,現在大家都在看晉江能否做起來。」葉甜春說。

尤其,大基金成立不到 3 年,中國各地政府也加碼成立地方基金,中國已經漸漸形成 4 大半導體產業聚落,如北京、上海、武漢等代表城市各自發展,彼此又相互競爭,眼下正需要台灣貢獻經驗,對接產學界資源。

以晉江為例,去年 6 月,成立人民幣 500 億元地方基金,計畫將晉江打造成 DRAM 產業中心,與同樣積極發展 DRAM 的武漢、合肥一別苗頭。

獲聯電支援的晉華動土後不久,今年 5 月,台灣封測廠矽品也跟著前往晉江設廠。然而,即便同屬福建省,為了不讓晉江專美於前,廈門市旋即在 6 月宣布,中國前三大封測廠通富微電將斥資人民幣 70 億元於當地設廠。

「這一來一往,競爭馬上出來,」一位赴中國設廠的半導體大廠主管就說,當中國開出各種優惠條件招商,「你不去,別人排隊要去,那生意就被人家做走,我們也會擔心他們越做越好,自己越來越慘。」

對岸競爭轉趨激烈
搶奪台灣產學資源更積極


此外,當中國亟須台灣的 協助,對一些在台灣缺乏舞台、需要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來講,「把先進製程轉過去(中國),既可以節省成本,又能拿地方政府補助,何樂而不為?」一位半導體分析師說,中國各地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正好為這些人提供事業第二春的機會。

不管因為生存考量或市場前景,當中國政府定調,2025 年晶片要達到 70% 自製率目標,各省市對台灣人才招手動作將會更加積極。這對台灣半導體產業來說,究竟是機會還是隱憂?

答案,還是回到我們自己的產業環境和企業競爭力,能否提供足夠誘因留住產業、留住人才,否則在銀彈攻勢下,未來恐將有更多人選擇出走。

(來源:《商業周刊》 1549 期)
更多精采內容請點擊:《商業周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