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昔日的鬰金香狂熱 今日的比特幣狂飆 歷史會重演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6-07 17:15

比特幣近期的狂飆猛漲,很自然地就讓人想到 17 世紀的鬰金香泡沫,交易的標的雖有不同,但泡沫的本質卻有幾分相似。

Simon Black 在 SovereignMan 網站撰文,回顧了 1630-40 年代的鬰金香泡沫,描述了幾個經濟泡沫的特徵,鬱金香的狂熱持續了多年,現在看來,飆漲的邏輯或理由,還是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鬰金香為什麼能一路狂漲呢?

最早鬰金香是在 16 世紀底從奧斯曼帝國的君士坦堡引進歐洲,很快就受到中產階級的追捧,特別當時經濟發達的荷蘭,隨 著需求的增加,人們開始買入鮮花進行人為炒作 。

接著鬱金香成為一種投機商品,人們買進,持有一段時間,然後以更高的價格出售。這是泡沫的第一個典型特徵。

當人們開始購買一些物品或資產時,只要他們期望在價格快速上漲之後迅速出售它,而不是為了資產或物品的原始目的,幾乎就可以確定是處於泡沫狀態。   

鬰金香的價格到底能有多貴?

曾經,一朵鬰金香的價格可以買一間房,但那還不是最離譜的。

在 Charles Mackay 的書中,描述了 1636 年,Semper Augustus 品種的鬰金香高昂的價格,一株花價值 12 英畝的土地;另一株花則是以一輛新馬車、兩匹馬,再加上相當於目前 16 萬美元售出。 

最瘋狂的時候是在 1637 年一株 Semper Augustus 品種的鬰金香,竟然標價 5500 弗羅林 (荷蘭幣),相當於現在的 19.3 萬美元,而當時一個月的房租只要 55 弗羅林。  

即使在泡沫破裂的最後幾個星期,鬰金香的價格仍在高漲。Admirael van der Eyck 的價格在 1636 年 7 月到 1637 年間上漲了 3 倍以上。

鬰金香的狂熱,吸引了專業種植者在 1634 年進場大量種植,同時有更多的人放棄工作,全職交易鬰金香。

這些人開始創造難以想像的金錢,將他們新的財富歸功於智慧,而不是愚蠢的運氣。-- 這正是泡沫的另一個典型的特徵。

看了鬰金香狂熱,再回過頭來看看目前的比特幣狂熱,投資人對飆漲抱持信心的理由如下:

  • 區塊鏈和加密金融是非常強大的工具,他們就是未來。
  • 一旦人們實際採用虛擬貨幣作為交換媒介時,將會有真正的基金面支撐價格。

此外,就像鬱金香一樣,有無數的「非技術」用戶無法區分虛擬貨幣加密技術的高深學問,而那些自認為看懂門道的人,認為他們投資比特幣是因為「了解」,而不是「幸運」。

比特幣近期即將挑戰 3000 美元,已經有人喊出上看 1 萬美元了,Simon Black 提醒現在還想投資比特幣的人,有一個問題一定要問問自己,「你是個夠幸運的人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