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網絡媒體走轉改】拋陋習樹新風 彝家生活起了大變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23 22:20

來源:四川新聞網大堡鎮九家村新寨道路。峨邊縣委宣傳部供圖

四川新聞網樂山1月23日訊(記者熊強李春雨攝影報道)「以前是泥土路,十分危險,現在道路好了,村裡的群眾上上下下更方便了。」司機李師傅告訴記者。日前,記者一行驅車從峨邊彝族自治縣縣城出發,汽車奔馳在蜿蜒曲折的水泥路上,從谷底到山巔、再從山巔回到谷底……記者抬眼望去,青山碧水間,錯落有致的彝家新寨拔地而起,沿着蜿蜒曲折的水泥公路次第展開。走進彝家,明亮通透、窗明幾淨,室內陳設擺放整潔有序,全然沒有髒亂差的影子。

據了解,近年來,峨邊彝族自治縣始終把夯實全面小康基礎作為首要責任,把深化改革作為發展的根本動力,在脫貧攻堅過程中調動群眾內生動力、激發群眾活力,並引導群眾抵制陳規陋習,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文明之風吹進彝家的千家萬戶。

轉作風親情幫扶讓彝家生活起了大變化

「一條潔凈小路,一棟特色『土』房,一口古樸火塘,一戶山水人家,一屋歡聲笑語。」這正是當下彝家風貌的真實寫照。

峨邊彝族自治縣覺莫鄉為覺村位於峨邊縣城的西南方向,從縣城驅車,差不多有一個小時的車程。汽車沿着山間公路,從谷底爬升到山巔,當你站在彝家小院前,看着彝家風貌翻天覆地的變化,頓時眼前一亮。

記者到訪時,正是為覺村二組李阿軍家嫁女的好日子。在這裡,姑娘出嫁是村裡的大事,幾乎全村的村民都會來道賀。下午,跟着為覺村村主任嚴日達沙一起,四川新聞網記者來到李阿軍的家。

李阿軍的家,是傳統的彝家建築,白牆青瓦、三色花窗、沖天牛角……彝族圖案隨處可見。走進院子,四川新聞網記者就被這裡的熱情所吸引。院子裡,鄉里鄉親圍坐在火堆旁,你一言我一語地拉起了家常,臉上堆滿了笑容。看到村主任嚴日達沙的到來,大家暫時放下話茬,紛紛與其打起了招呼。

走進屋內,李阿軍家大廳的家具陳設和電器設備擺放有序,乾淨而整潔;大廳兩側是卧室,裡面都是清一色的席夢思大床,床上用品和日常衣物都擺放整齊。

李阿軍介紹,這些年,在政府脫貧政策的幫助和引導下,家裡的收入增加了,居住環境也好起來了,「真的是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養成了好習慣,也形成了好風氣。」李阿軍笑着說。

因為天空飄着細雨,下午五點之後,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到了彝家人晚餐的時間。從李阿軍家的大廚房裡,一盆盆彝家風味的坨坨肉被端上餐桌。鄰里朋友圍坐在餐桌前,一邊用餐一邊聊天。

雖然筵席上很少有人喝酒,但嚴日達沙還是走到每一個桌子前,再三叮囑大家酒後要注意安全,不能酒後駕車。

長期以來,彝區婚喪嫁娶席地而食時有發生。據了解,為了改變彝區婚喪嫁娶席地而食的習慣,不少村子還專款購置了筵席用的桌椅板凳,供村民免費使用,保證食有桌、坐有椅。另外,峨邊彝族自治縣還認真總結經驗,創新探索推行「親情工作法」,經常深入群眾中與群眾交心談心,主動拉近幹群關係,實現法治和親情相融互通、相互補充。嚴日達沙這次來「趕人情」,就是為了落實「親情工作法」。

「把群眾當作親人,從親情角度真正關心和幫助他們,老百姓(603883,股吧)最終也會把黨員幹部當親人。」峨邊縣委書記譚焰說,在村民操辦婚嫁等筵席時,鄉村幹部還會主動到場祝賀,並幫忙現場指導大家如何搞好食品衛生等,還以拉家常形式宣傳交通安全等法規,「工作方法從難以接受的『灌輸式』轉變為自然而為的『親情式』,各項工作自然遊刃有餘。」

本網(平台)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村民衣櫃內的物品擺放整齊有序

治理「雙高」老百姓心裡樂開花

在覺莫鄉的彝族聚居區內,四川新聞網記者注意到,在每家每戶的牆上,都貼有一張彝漢雙語、名為《樹文明新風、建和諧社會、奔全面小康》的黃色紙張,裡面的第一條,就對彝族婚姻的聘金和禮金控制標準進行了規定:聘金最多不超5萬元,禮金最多不超2萬元。

據了解,近年來,大小涼山彝區婚嫁聘金、禮金呈偏高趨勢,平均10-20萬元,導致彝區部分群眾因婚返貧、因婚致貧。峨邊彝族自治縣以整治婚嫁聘金、禮金「雙高」問題為切入點,大力實施社會治理改革,創新「政府引導+德古會盟+村民自治」的治理模式,推動彝區婚俗新風,實現婚嫁聘禮金大幅下降至5萬左右,贏得群眾擁護。

李阿軍的女兒李阿枝從衛校畢業後,在縣城的一家醫院當護士。與她現在的丈夫是自由戀愛。據李阿軍介紹,要是擱在前些年,以李阿枝的條件,結婚聘禮怎麼也在10萬元以上,但是,自推行「雙高」治理以後,聘禮的金額下降了,「這次阿枝結婚,我們嚴格按照政府的要求,聘金和禮金總共收了7萬元。」李阿軍說,看似聘金和禮金少了,但背後的負擔卻減輕了,「我們老百姓都在心中偷着樂呢。」

據譚焰介紹,在「雙高」問題的治理上,峨邊彝族自治縣成立了推進彝族婚嫁新風工作領導小組,由縣長任組長,縣紀委、縣民宗局、縣司法局等16個部門為成員單位整合部門、民間德古、家族代表、民族工作者等力量,成立彝區婚俗新風倡導委員會,指導各鄉鎮開展婚俗新風工作,確保制度執行由上而下落到實處;同時出台推進彝區婚俗新風的實施意見,由新風委員會每年舉辦1次彝區婚俗新風專項研討會,把婚嫁聘金、禮金種類和數額相對固定下來,向社會公布;建立「新風教育課堂」,組織民族工作者、黨政幹部、民間知名人士每年深入鄉鎮宣講婚俗新風不少於2次,確定每年11月為「婚俗文明新風宣傳月」,大力宣傳《婚姻法》、習俗習慣等法律法規和民族習慣法等,在全縣營造婚嫁「雙高」改革的濃厚氛圍。

「同時實施協會自治、家支自治、村民自治。」譚焰說,充分整合民間資源,組建「德古」協會,以德古「誓盟」為主要載體,引導群眾自主減少婚嫁聘金、禮金;通過「德古」協會加大對彝區家族、家支的教育引導力度,充分發揮家族、家支威望對群眾婚嫁事宜的監督制約作用,通過家族自治、家支間相互約束,確保婚俗新規順利實施;通過村民大會、「一事一議」等方式,修訂和完善村規民約,將抵制舊習陋習、倡導婚嫁新風作為「村規民約」的核心內容,各村明確本村聘禮金的種類、金額和金額上限,並報鄉鎮備案。「同時,將村務工作和村規民約緊密結合,通過戶長承諾、家支盟約、德古監督等確保制約力度。」

不僅如此,針對「雙高」的問題,峨邊彝族自治縣還建立了幹部示範制度,加強對黨員幹部的監督,約束公職人員、黨員幹部及其子女婚俗行為,實行黨員幹部及其子女婚嫁聘金禮金備案公示制度,婚嫁雙方必須提前5-10個工作日備案登記,並將備案登記向社會公開;建立舉報獎勵制度,公布舉報電話,建立監督舉報經費10萬元,納入縣財政預算,舉報黨員幹部違反「雙高」規定並經查實的,對舉報者獎勵500—1000元,同時,縣紀委、縣委組織部根據舉報線索,對違反規定者進行調查處理;每年設立專項考核經費20萬元,並納入財政預算,將抑制婚嫁聘禮金「雙高」、推進婚俗新風工作進行專項考核,對當年新婚對象聘禮金沒有突破全縣控制標準的鄉鎮予以獎勵。將治理「雙高」問題與幹部年度考核、選拔任用、晉職晉級,黨員民主評議掛鈎,對違反聘禮金「雙高」標準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年度考核不得評為優秀,還要進行通報批評。

調動群眾內生動力脫貧致富要先「富」腦袋

在彝區群眾生活習慣悄然發生改變的同時,他們的精神風貌和思想也在潛移默化變化着。隨著脫貧攻堅步子越邁越大,彝區人民的幸福生活猶如美麗的索瑪花,正在綻放。

據譚焰介紹,實施移風易俗,最終目的就是要激發彝區群眾的內生動力,集中他們的力量,向着脫貧攻堅的最終勝利前進,讓群眾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實現物質與精神的同步富裕。

文明新風的養成,使彝區人民的思維發生了改變。現在,大多數青壯年開始走下山,到縣城、樂山市、成都市,甚至沿海地區務工。也有不少村民開始在家嘗試創業,發展養殖和種植。

覺莫鄉茨竹村四組的莫色汪體,不僅是鄉上的「德古」,還是文化大篷車的演員之一。不僅如此,他還在去年三月發起成立了釣魚溝養殖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這個合作社內,有26戶居民養魚、5戶養豬、7戶養蜂、5戶養牛。他自己除了養蜂外,還養殖了幾十頭野豬,「今年單是蜂蜜就賣了2萬多元,等到明年野豬出欄的時候,那時候日子就過得更加紅火了。」莫色汪體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明年,賣蜂蜜的收入應該在3萬元左右,野豬的收入就更高了,按照每頭野豬100斤、每斤賣20元計算,除去養殖成本,每頭野豬至少能賺1000元,每年按照出欄60頭計算,就在6萬元以上,加上蜂蜜的銷售,年收入達到10萬元。

本網(平台)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