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應對「三高」困局 多管齊下改善玉米供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0-21 07:30

本文經期貨日報授權發布

市場化需要更多配套措施的支持

為穩定糧食市場,國家開始臨時收儲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國際糧價大幅下跌,CBOT玉米指數6個月內下跌48%,國內糧價同樣大幅下滑,DCE玉米指數6個月內的跌幅超過30%。為穩定糧食市場,解決東北農民賣玉米難問題以及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國家決定對玉米實施臨時收儲政策,國內玉米價格重回牛市之路。

表為國內玉米托市政策一覽

臨時收儲政策催生出獨立於國際市場的中國玉米市場。在臨時收儲政策的「保駕護航」下,國內玉米產量連年增長,「保護價」逐年提高,收儲量屢創新高,2015年實現1.2542億噸的「天量」收購。不過,在保證「農民增收」的同時,也產生了種種矛盾。

首先,「三高」問題持續存在。

玉米托市收購催生了市場「高價格、高庫存、高進口(原料替代)」的「三高」問題,而這些問題違背了正常的市場邏輯。

2016/2017年度,國內玉米庫存消費比將攀升至80%。據中國匯易網的數據分析,2015/2016年度國內玉米庫存消費比已攀升至60%,供需矛盾突出。

其次,玉米市場屢發「腸梗阻」。

央視財經頻道多次報道國內玉米市場「腸梗阻」問題。其中,供需矛盾突出,價格長期「南北倒掛」,優不勝劣不汰,國家宏觀調控「捉襟見肘」,「按下葫蘆起了瓢」,種植者、貿易商、加工企業、養殖企業多方利益難以平衡。上述問題的根源在於托市政策的調控功能有限,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市場節奏。

再次,財政不堪重負,收儲托市腐敗事件頻發。

2014/2015和2015/2016兩個年度,僅玉米一個品種的臨時收儲財政支出就在5000億元以上,這種勞民傷財式的市場調控並不符合政策設計的初衷。另外,在收儲過程中,收儲方成為最大的受益方,「轉圈糧」「國庫虧空」等托市糧腐敗事件屢見報端,讓政府托市政策的公信力受到挑戰。

最後,我國是沒有玉米定價權的玉米產銷大國。

WTO協議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我國玉米市場,使其免受國際市場的沖擊,但同時,國內玉米市場也放棄了國際市場的定價權。而且,國內玉米市場獨立於國際市場,為進口替代原料提供了機遇,進而出現「國糧」入庫、「洋糧」入市的窘況。

總體來看,糧食定價權是綜合國力的體現,為解決以上矛盾,國家已開始對糧食政策進行調整,「與國際接軌,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僅僅是調整的開始。TPP時代到來,我國糧食政策需要做出新的戰略調整,玉米臨時收儲政策亟待改革。

響應供給側改革,東北取消臨儲收購

一年多的時間里,為響應供給側改革,糧食市場特別是玉米市場進行了改革,而這些改革措施都是直接針對「中國玉米供需平衡表」做出的調整。下文就來梳理一下改革進程:

一是釋放臨時收儲政策改革信號。

2015年7月10日,農業部公布了《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480號建議答復摘要》,文中提及「關於放開主要農作物農產品(000061,股吧)價格」,明確表示,對於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等需求彈性大、產業鏈條長、國內外市場關聯程度高的品種,要注重發揮市場形成價格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市場價格信號引導生產,調節供求,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對於稻谷、小麥這兩個口糧品種,應繼續堅持最低收購價,但要改變價格剛性上調的市場預期,以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弱化最低收購價政策「保收入」功能,減少農民增收對糧食市場價格上漲的過度依賴,同時統籌運用好價格支持和補貼兩個手段,保護農民利益。

2015年7月30日,國家發改委工作報告中提出,我國將推進臨儲玉米購銷市場化,盡快向社會釋放改革信號,合理引導農業生產和市場預期。

2015年8月5日,農業部在工作報告呼吁下調國儲玉米價格,以幫助養豬農戶。

2015年8月25日,國家發改委的消息稱,東北臨時收儲玉米政策大方向已定。

二是調減玉米種植面積。

2015年8月27日,農業部發布《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3451號(農業水利類297號)提案答復的函》,提到組織專家編制《「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明確調減范圍涉及中國三分之一的玉米種植面積。

三是改革分步走,首次調降收儲價格。

2015年9月18日,國家糧食局正式出台《關於2015年東北地區國家臨時存儲玉米收購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2015年國家繼續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實施玉米臨時收儲政策,收購期限為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收購價格(國標三等質量標准)為1元/斤。此價格較前一年下降0.11元/斤,為8年來的首次價格下滑。

四是抵住進口,刺激內需。

2015年12月,市場消息稱,玉米進口配額分配與臨儲玉米拍賣掛鈎,但未有官方公告。

2016年1月12日,商務部發布2016年第2號和第3號公告,決定自即日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干玉米酒糟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8月2日,商務部召開了干玉米酒糟反傾銷反補貼案聽證會。會上,中美雙方代表圍繞美國干玉米酒糟與國產干玉米酒糟的質量、使用、價格展開討論。

2016年9月23日,商務部發布2016年第49號公告,公布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干玉米酒糟反傾銷調查的初裁,該調查結果對國內玉米需求增長形成利好支撐。

商務部初步裁定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干玉米酒糟存在傾銷,我國國內干玉米酒糟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並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干玉米酒糟產品實施保證金形式的臨時反傾銷措施。根據裁定,自2016年9月23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原產於美國的干玉米酒糟時,應依據裁定所確定的各公司傾銷幅度(均為33.8%)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五是明確改革的整體方向。

2016年1月10日,原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北京表示,當前我國的糧食價格明顯高於國際市場,下一步將進行糧食定價機制、補貼方式和收儲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市場定價,價格和補貼分離」。

六是細化改革方案,落實種植者補貼制度。

2016年3月,據《內蒙古新聞聯播》消息,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將取消玉米臨時收儲政策,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國家鼓勵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各類市場主體也可以自由入市收購。另外,為保護農民利益,國家將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同時,安排符合條件的企業入市托底收購。

2016年4月,據財聯社消息,取消臨時收儲政策後,玉米種植補貼不低於100元/畝。

2016年4月17日,在「2016中國農業發展論壇」上,陳錫文再次提及玉米收儲政策改革,思路是「市場化收購+補貼」。

七是政策控市,為去庫存做准備。

2016年4月30日,臨時收儲玉米工作完結,1.2542億噸的收儲量再次刷新紀錄。

2016年5月13日,2012年臨時收儲玉米定向銷售拍賣試水,之後「超期儲存」「分貸分還」「銷售包干」等政策性拍賣輪番登場,政策性拍賣主導國內玉米市場節奏。

八是細化改革方案,實施種植結構調整。

2016年6月1日,農業部、財政部發布《關於做好2016年農業結構調整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正式啟動實施「玉米改大豆」試點。

九是再次強調、明確改革方向。

2016年7月19日,國家糧食局《關於加快推進糧食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了轉方式、調結構、去庫存、降成本、強產業、補短板的改革方向。

2016年7月29日,黑龍江省政府出台玉米生產者補貼實施方案。

2016年8月,中央財政發放第一批種植者補貼,東北三省一區相當於補貼150元/畝。

十是細化改革方案,改變托市主體。

2016年8月,農業部產地調研中肯定了今年東北玉米秋糧收購走中儲糧、地方性國有糧食收儲企業多元化主體入市收購的路子。

十一是刺激內需,增加出口。

2016年8月,財政部發布了《關於恢復玉米深加工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自2016年9月1日起,將玉米淀粉、酒精等玉米深加工產品的增值稅出口退稅率恢復至13%。

2016年9月,市場傳聞,政府已向兩家企業發放了玉米出口許可證,但尚未見到官方公告。

總之,上述措施短期內能夠見到一定的「供需」改善效果,但這往往是治標之計,而非治本之策。目前的「中國玉米供需平衡表」是靠政府「宏觀調控之手」實現的被動平衡,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市場自我調節」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要在「市場自我調節」基礎上實現「自我主動平衡」,政府還需在治本之策方面做出深層次的努力。

可從糧食債券、財政補貼、期貨等方向推進改革

經過一系列改革,中國玉米市場期貨主力合約價格在一年半的時間里下跌至1400元/噸,其與國際市場玉米價格接軌,國內、國際玉米市場聯動性增強。

國內玉米價格長期看齊國際玉米進口到岸價,進口玉米與國產玉米價差波動區間長期維持在-100元/噸、+100元/噸的區間內。

圖為CBOT&DCE玉米指數走勢

也要看到,玉米市場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國內市場進入去庫存周期,價格在底部區域盤整時間更大程度取決於宏觀調控政策,即國家供給側改革的去庫存力度。

因此,政策改革的序幕才剛剛拉開,政府需要在政策改革上做出更多努力,且需持續若干年。

對於玉米市場的改革,我們提出幾點看法。

其一,精確去庫存。

合理測算去庫存的力度,制定合理化去庫存目標,做到精確測算,避免矯枉過正。「政策性」高庫存也是增強玉米國際定價權的砝碼,利用好這個砝碼,可以為我國農產品價格競爭力的提升爭取更多時間。

其二,加速完善農業保險體系。

一方面要優化目前的保費補貼措施,另一方面要逐步將部分「黃箱」補貼改變為「綠箱」補貼,提高財政支出的利用效率。

其三,完善糧食債券市場。

為糧食經營性企業拓展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讓糧食經營企業更有計劃地生產經營,避免產能過剩。2016年7月8日,星展銀行宣布為重慶糧食集團牽頭發行「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下的首個境外人民幣債券,我國糧食債券市場的成熟邁出了關鍵一步。

其四,充分發揮三農公司的積極示范作用。

2014年2月12日,中國三農控股有限公司經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式核名批准,其為三農產業的農產品質量認證、農業企業誠信認證、農業大數據服務、農業供應鏈金融、農業資源和要素互聯網平台服務、農產品電商及交易平台服務起到積極的示范作用。

其五,降低糧食「政策性」庫存的持倉成本。

合理壓縮「政策性」糧食輪入、存儲、輪出等環節的費用,避免「政策性」糧食庫存「僵化」「陳化」造成的財政浪費。

其六,成立農產品商品期貨穩定基金。

成立農產品商品期貨穩定基金,避免過度投機資金對農產品期貨價格指導與發現作用的負面影響,促進農產品商品期貨的良性發展。

其七,改變中儲糧的身份和職能。

改變中儲糧「運動員」和「裁判員」的雙重身份,改變中儲糧托市主體的職能為主要的監管職能。

其八,激發入市主體活力。

給予非國有糧食加工、經營企業稅收、融資成本的優惠,「藏糧於民」,降低財政托市的負擔。

世界糧食與食物問題專家、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拉吉·帕特爾在新出版的《糧食戰爭》中提出了解決中國糧食問題的根本之道,並針對中國的糧食債券市場、財政補貼、期貨市場狀況給出了合理化建議,值得借鑒。

綜上所述,農產品價格是綜合國力的體現,農業供給側改革不是一句「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就能實現的,需要更多配套措施的支持。中國玉米市場改革任重而道遠。

(作者單位:浙江物產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准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Empty